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八十章 若抓住证据,可诛之
    夜漏未尽,东宫烛火通明。

    不日便要出发,前往漠南驻军,拓跋晃不敢疏忽,忙着准备一应物品。

    赵振躬身呈上密报:宗爱指使鲁七私贩盐,又以朝廷名义盘剥新民。

    “这恐怕是漠南新民闹事的一大缘由。”

    安置于漠南的新民,一直都有不甚驯服者。拓跋晃记得,武威公主还跟他提过,有新民逃到了秀荣,还在一所驿馆的老槐树上刻下“狗皇帝”三字。

    听完赵振的密报,拓跋晃暗忖一时,才道:“盐案线索明晰,要保护好鲁七,谨防有人做手脚。”

    他又沉思片刻,眸色愈发沉静:“但盘剥新民之事……鲁七不过耳听数言,未必真切。若无实证,反遭其噬。”

    “臣有一言。”

    “讲。”

    “此番,殿下既要在漠南驻军,不妨将此事查个透彻明白。”

    “正有此意。你可愿助孤?”

    赵振单膝跪地:“臣愿一力效从。”

    拓跋晃扶他起身,道:“孤知你的心意,你虽为影卫统领,但明面上官位极低。这不公平。你放心,日后我定予你公侯之位,尚书之职。纵是……尚书令,你也做得。”

    窗外骤雨初歇,檐角滴水仍扑簌簌落下。

    赵振听到自己的心跳,铿然道:“臣铭感五内,愿效犬马之劳。”

    翌日,拓跋晃出了宫,去了武威公主府,道明来意:吴王拓跋余坐镇平城,还属第一遭,还请姑姑多看顾一番。

    拓跋月面色微冷,装作听不懂其言外之意:“我自会看顾,殿下放心。”

    拓跋晃怔了怔,道:“我可能说得不清楚,我是想,烦请姑姑帮我盯着阿余。阿余这个人,不怎么本分。”

    拓跋月噗嗤一声笑起来,微叹了口气。

    这反应,落在拓跋晃眼中,便是对他不管不问,他忙把姿态放得更低,问:“姑姑可是在为之前的事,生阿晃的气?”

    之前的事,于拓跋晃而言,指的是“将药圃改作果园”一事。

    原来,尽管贾秀与拓跋月再三劝阻,太子拓跋晃仍执意推行其策。

    果苗种下之后,民间怨声渐起,百姓暗怀不满,拓跋晃费尽周折,方才将民怨勉强压下。

    数日之后,拓跋晃携长子拓跋濬前往京畿新辟的果园巡视,名义上是让儿子体察农事之艰、民生之实,以示储君家训,不忘根本。

    不料此行颇不太平。

    车驾行至果园附近,竟突生变故,遭遇一股身份不明的刺客逼近。

    所幸,护卫警觉,顷刻之间已将数人毙于当场,余者纷纷溃散。因无活口,故而不知刺客是何人指使的。

    事后,拓跋晃不愿将事态扩大,伤及无辜,遂压下消息,不让影卫传禀皇帝。

    经此一劫,拓跋晃父子二人面虽如常,心中实受一番虚惊,难以心安……

    此刻,拓跋晃以为,姑姑是因他不停劝阻、招惹祸事,而与他置气。

    他却不知,于拓跋月而言,并不只因此事而恼,只不过,拓跋月不愿拆穿,他曾将崔浩推上断头台的事。

    见拓跋月不吱声,拓跋晃语气更软,道:“不瞒姑姑,我一直怀疑,刺杀一事是阿余做的,百姓纵然恨我,哪里支使得了刺客呢?濬儿,受了很大的惊吓。”

    听至此,拓跋月心肠一软,道:“我会帮你看着阿余的,一应事务,皆须我与高公允准,方才颁行。”

    “如此,便有劳姑姑了。我……还有一事……”

    语声戛然而止,他没继续往下说。

    对上拓跋月疑惑的眼,拓跋晃笑了笑,换了句话:“宗爱他……”

    他把宗爱所犯之事,尽数告知。

    对于宗爱所犯罪行,拓跋月似乎并不惊讶,道:“此人确非良善之辈,若抓住证据,可诛之。”

    拓跋晃也正色道:“此行驻军漠南,我便要一边防备柔然,一边查找宗爱的罪证。”

    闻言,拓跋月面有赞许之色,拓跋晃心中一动,险些又把先前欲说之事,和盘托出了。但他到底还是忍住了。

    他想说的事,越少人知道越安全。何况,以武威公主的性子,或许还会加以阻拦。

    拓跋晃不想横生枝节。

    原来,拓跋晃遇刺之后,便召来了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他负责宫禁和出行护卫。

    屏退左右后,拓跋晃看向长孙渴侯:“今日之事,你也看到了!孤监国理政,身处风口浪尖,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东宫现有护卫,不足以应对突发之险!长孙尚书,你即刻从禁卫军中,抽调一千精锐,充入东宫宿卫,加强防卫!此事需尽早去办!”

    长孙渴侯面露难色,低首道:“殿下,请恕微臣直言。至尊将要亲征,殿下留守于京中,骤然从禁卫军中抽调精锐入东宫,恐引人生疑,极易被误解为……”

    长孙渴侯头埋得更低:“被误解为,殿下意图扩张东宫武力……若消息传至军中乃至至尊耳中,后果不堪设想!还请殿下三思!”

    然而,拓跋晃却听不进劝,不悦地皱眉:“你未免太过谨慎!孤乃国之储君,加强自身护卫,以防不测,有何不可?难道要等刀架到脖子上才行动吗?”

    正在此际,心腹近臣仇尼道盛、任平城也也附和起拓跋晃。

    一个说“殿下安危关乎国本,加强护卫理所应当!”

    一个说“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长孙尚书只需做得隐秘些,分批调入,料也无妨”。

    见心腹都如此说,拓跋晃更执意让长孙渴侯,照其意旨去办。

    长孙渴侯不敢得罪太子,只得一一照做。

    安排妥当诸事,拓跋晃回到东宫。

    寝殿中,太子妃郁久闾恩,正为他整理行装,眉眼间难掩忧色。

    拓跋晃握住她的手,温声道:“阿恩,不必担忧。孤已安排妥当,东宫防卫已加强,平城有姑姑和高公坐镇,你和濬儿绝不会有任何闪失。安心等孤回来。”

    他语气笃定,试图驱散太子妃心中的阴霾。

    她也笑得粲然,倚在他怀中,道:“妾心安得很,只一心等你回来。”

    喜欢平城赋请大家收藏:平城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平城赋请大家收藏:平城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