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诗华听后也感觉很感动,整个易家都是为了她考虑的。
无论是易中河还是易中海两口子,都在事事为她考虑。
不过宁诗华嫁到95号院也已经半年多了,对这个院里的人也大概都了解了一些,所以有着担心的问道。
“哥,嫂子,房子建好了,咱们要是搬家,这个院里的人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易中海还没说话,易中河就说道:“这还用说,他们有意见是肯定的,指定得出幺蛾子。
不过诗华你不用担心,他们也就瞎叫唤两句而已,不碍事。”
易中海也说道:“诗华,你多虑了,院里的人压根不足为虑。
其他的不说,就我和中河在街道办的地位,院里的人想找茬,也得掂量掂量。
虽然我现在不是一大爷了,那是因为我不想当一大爷。
要不然有老刘那个棒槌什么事。”
瞧瞧易中海这话说的,多有底气,不过事实也就是这样,如果易中海现在有这个苗头,想接着当一大爷。
那么街道办的人,马上就会发通知,95号院的管事大爷是易中海。
至于刘海中,谁认识他是谁。
别说宁诗华了,就是易中河在大院里生活的时间也不长。
以前没有易中河的时候,易中海不照样在院里一手遮天,压的刘海中和闫埠贵抬不起头。
贾张氏这么能作,傻柱这么能闹事,易中海不也给安排的明明白白吗。
所以易中河是一点都不担心易中海能不能处理好这个事。
在他跟易中海商量要建新院子的时候,易中河就没想过院里的人要是出幺蛾子该怎么样。
有易中海在,还怕这些事,这不是搞笑吗。
吕翠莲也跟着附和,宁诗华很快就打消了疑虑。
不过易中河倒是随口问道:“哥,咱们要是搬到隔壁院里了,你这房子咋办。”
“放着呗,还能送人咋地啊!”
易中海接着说道,“我知道中河你想说什么,是不是怕咱们这房子空着,会有人说闲话。”
易中河点了点头。
吕翠莲笑着说道:“中河,你也想多了,我们这房子跟你那房子一样都是私房,就是空着不住,谁也别想占咱们得便宜。”
易中海是老江湖了,之前他跟院里的人一样,都是租的房子,不过在前几年,街道办出了一次政策,就是可以公转私。
易中海就直接拿钱,把房子从街道办买回来了,所以这房子跟易中河后院的房子一样都是私房。
要是公家的房子还要担心公家收回去,但是私房属于自己的,谁也说不出啥来。
别说空着了,就是在里面养猪,谁也不能说啥。
“中河,我是这样打算的,我徒弟明光,你也熟悉,前段时间他倒是跟我说过要搬出来住。
我让他先别着急,我准备把这个房子借给他住,你看怎么样。”
李明光作为易中海的徒弟,可比贾东旭强多了,不仅学技术快,还有眼色,干活麻利,而且知道感恩,是个不错的小伙子。
易中海这样安排也没问题,房子这玩意,有人住总比空着强。
房子如果空了,不出两年就会破败了。
“可以,明光住也行,以后你们上下班还可以一起,有个照应。”
易中河是一点都不担心,李明光会算计易中海的房子。
私房不私房的就不说了,就单纯李明光的家世就不差这点。
老子是供销社主任,大爷是轧钢厂车间主任,还能差了这间房子。
晚上吃完饭以后,易中河跟宁诗华就去了后院。
宁诗华坐在炕上,还说呢,“中河,咱们这房子空着都可惜了。
我们好些同事一家几口都住在一间房子里,挤的连下脚的空都没有。
没想到咱们家,还能有空余的房子。”
“这算啥,还能只有咱们这两间吗,隔壁聋老太太的房子以后也是咱们得,咱们这一排就是五间。
房子多点还不好吗,以后多生几个孩子,也有地方住。”
“嗯,那就多生几个。”
好家伙的,宁诗华这娘们对生孩子有执念,可能现在这个年代的人都讲究多子多福,孩子越多越好。
所以宁诗华也不能免俗,别人家里条件不允许都还一个接一个生呢,更何况易家的条件这么好。
关键是宁诗华生过孩子以后,都可以不用问,吕翠莲巴不得帮易中河两口子带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