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年12月。
在秦裕的全身心投入下,
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的氦3聚变研究,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在材料技术突破之前,秦裕先在湍流理论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口。
一个新的,更加完整的,湍流理论框架被秦裕拿了出来,
就如同最初,秦裕拿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一样。
以这个湍流理论,借用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利用了一些算力塔的算力,
秦裕找到了一个更加适用于氦3聚变装置中的湍流模型,能够实现对于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更加有效,更加精妙的控制。
在以此,很快建设了一个聚变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过后,
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证明了秦裕给出的理论预期。
这意味着,
氦3聚变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一半,就只剩下材料方面的问题了。
而这时候,
那位老领导,在忙碌中,也立刻再次造访了负熵研究院一次。
不过,并不是因为氦3聚变,或者说,并不仅仅是因为氦3聚变。
……
负熵研究院的会议室里,
老领导正在拿着一份秦裕递给他的报告,仔细翻看。
报告中,罗列了大量相关数据,
这位老领导并不是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自然是不太懂的。
但对于这份报告的结论,还是能够看懂的。
“呼……秦院士,您的意思是,我们有可能,能够影响到2801的行进轨迹?”
老领导伸手想要放下手里的报告,但最终还是止住动作,将它拿在了手里,
看向秦裕,老领导长吐了口气,然后这样问道。
“有理论上的可能,但避免不了最终还是会发生碰撞。”
秦裕先就这份报告内容,直接说明了最终判断。
这几个月以来,
虽然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面的事情已经成为定论,
但秦裕也好,整个负熵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员们,研究团队也好,
其实依旧没有放弃对2801号小行星的研究,寻找破局的办法和可能。
而这几个月,随着2801号小行星的继续靠近,
人们通过各类观测装置,对于2801号小行星追踪过程中,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
在秦裕这儿,的确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可能。
说起来,这件事情其实和氦3聚变的研究也有密切的关系。
“麻烦秦院士您在简单说明一下吧。”
“简单来说的话,使用大功率的激光武器,击中2801小行星特定位置,使用激光武器释放的能量,对2801号小行星产生一点特定方向的微弱推力,从而对其行进方向有一些改变。”
秦裕简单描述了一下,
“目前我们有可能击中2801小行星的,就只有激光武器这一个可能。而目前,2801号小行星的行进轨迹,速度也都很稳定和规律,这决定了,在精密计算的前提下,我们是有在太空中击中2801号小行星可能的。”
“不过,受限于我们激光武器的技术水平,我们需要在2801号小行星继续靠近到一定范围之后,才能够进行这个击中过程。”
“同样,由于我们目前激光武器的技术水平,能够给这个2801号小行星施加的偏移力,实在是太过于微弱,即便是利用2801号小行星表面已有的一些情况,击中特定位置,也无法改变这一点。而击中时,其距离我们所在的地球,也已经没有多长时间的行程,这个过程中的微弱偏移,不足以让它改变对地球的撞击。”
这颗小行星极端的速度下,造成的人们发现它时,它距离和地面发生撞击已经没有剩下多久时间的情况,
很容易就让人忽略,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的实际距离,在目前这个距离下,想要实现利用激光武器实现这个计划,基本是没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或许有对2801号小行星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但改变不了2801号小行星依旧会和地面发生碰撞的事实,只是碰撞的威力或许能够减少一点。”
秦裕再这样说了句。
这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而直白的计划,
而之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才提出来,显然是因为有一些其他问题。
听着秦裕的话,这位老领导沉思了一下,然后继续问道,
“那减少一些碰撞威力,乐观的情况下,结果是什么样的?”
“理想的情况下,2801号小行星不再会和地面正面碰撞,而是从地球上‘擦过去’。虽然依旧避免不了和地面发生部分撞击,但能量整体释放,会比先前小一些。”
“如果原先在碰撞下,地面基本所有动植物都将灭绝。那激光武器方案发挥作用的话,地面大概还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物种在这期间灭绝。”
“对于后期,我们恢复地面的生态和大气环境,会有不小的帮助。”
秦裕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即便计划成功,在地面上依旧是毁天灭地的景象,只是毁天灭地的不会像之前那么彻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相对的,躲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们,安全程度也会上升一些。
“我明白了,秦院士。”
这位老领导点了点头,然后直接了当的问道,
“那秦院士,这个方案是有什么难题吗?”
“现目前的激光武器功率不够,先前提到的整个以激光武器为主的计划的前提基础,不是以现在的激光武器威力为标准,而是理想状态下的,能够实现的激光武器极限为标准。”
也就是说,需要有那么一个理想状态下实现了的激光武器,才能够有实现这个计划的可能。
而现在,这个激光武器还并没有实现,实现这个激光武器的状态,也不太那么理想。
老领导听懂了,然后再看着秦裕,等待着秦裕详细说明一下情况,
“我们需要在月面,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激光武器,然后,以一个足够的能源系统,来支撑该激光武器的能量功率。”
“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无法提供支持吗?”
“以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的整体体量,可能很难完成在月面的建设。”
“虽然目前湍流理论的一些变化,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小氘氚巨型反应堆的体积,但在目前的运力技术上,压力依旧巨大。”
“此外,氘氚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功率,也还要差一些。”
此刻氘氚聚变反应堆足足几个体育场大,最高处高度超过两百米,
能够普及建设,完全依赖于这个时代夸张的生产力。
但稍微估算一下,就会知道,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重量可能超过千万吨。
即便不考虑氘氚聚变反应堆中单个设备,单个部分的体积,
就重量,以目前每艘火箭仅两百吨的地月运载力,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火箭。
“即便是以生产力,强行覆盖运力技术上的压力,以大量的运载火箭完成在月面上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占用的过多生产力,可能也会影响原本部分地下避难城市的建设,得不偿失。”
听着秦裕的话,老领导点了点头,听到这儿,其实他也已经想到,这个计划的核心在哪儿了。
“所以?”
“这项计划需要依赖于氦3聚变反应堆的实现。”
“在原本的预期中,氦3聚变反应堆的体积更加紧凑,要比目前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小一些。”
“此外,按照计算,单个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也足以支撑这座理想状态下激光武器的激发。”
“那这种情况下,秦院士,你们的压力就很大了。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在接下来剩下不到十五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研制吗?”
听着老领导的话,秦裕也没有大包大揽,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确定的事情。
氦3聚变的研究本身也很困难,
虽然目前解决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但整个氦3聚变反应堆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还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秦裕自己也只能说尽力。
想了想,秦裕只是对这位老领导说道,
“只能做一下尝试,不能抱有太多期望。从时间上来说,可能只能够越过地面的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试验,直接在月面上,完成首座氦3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并完成首次运行。如果能够成功,这个首次完成运行的氦3聚变反应堆,就作为激光武器的能源支持。如果失败了,也就只能失败了,大概率不会再有二次建设,二次尝试的时间余量。”
秦裕的意思,其实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两杆,
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成功了固然最好,但也直接做好失败预期。
反正失败了,也就原来一样,没有太多损失。
而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时间里,做现在这种尝试,
也是因为是在智能时代了。
如果是在智能时代之前,这种尝试想都不用想了,
即便是秦裕凭借他的‘超级大脑’,破解了氦3聚变技术中的一些难题,
如此短的时间里,人类文明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完成氦3聚变反应堆在月面的建造。
也就此刻智能时代,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能够做一下这种尝试。
“行,秦院士,你们的方案,我们一定是支持的。”
“不过,就像是您所说的,这件事情本身想要成功,就需要各个环节都走在理想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也不会要求,这个尝试一定成功,所以,秦院士你和负熵研究院中其他研究团队中研究员们,也不用有太大的压力。”
“本身,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过,能够对2801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什么干涉,即便干涉计划没有成功,也不影响我们在这场末日危机,末日灾难中,文明继续延续下去。”
这位老领导,重新站起了身,伸出手,和秦裕的手握在了一起,表达了对秦裕和负熵研究院的支持。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对于秦裕来说,这次尝试也就只是一个尝试,
因为即便是这次尝试成功,对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情产生一点微弱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