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7章 消灭陨石
    电推进引擎的研究,和人类文明就返回地表做出的一些努力和尝试,是同步进行着的。

    288年,

    负熵研究院,能动所。

    在陵川地下城,特意开辟出来的实验区域内,

    对dt02电推进系统,进行了运行试验。

    参与了dt02电推进系统研究的能动所一众研究员们,对于dt02电推进系统的试验结果都很期待。

    在秦裕院士主导和带领下,参与了dt02电推进系统某个子系统研究的研究员们,基本都可以肯定,

    相对于dt01电推进系统,dt02电推进系统在各个方面都再有了巨大突破。

    而参与了整体系统研究的一众核心研究员,还很清楚,

    相比于dt01,dt02最大的突破,不只是单纯推力的增加,

    而是其推重比,越过了最关键的那条门槛。

    按照对dt02设计时候的计算,理论上,

    除开整个电推进系统的能源部分,也就是氦3聚变装置部分,

    此刻dt02电推进系统能够产生的推力已经超过了单个电推进发动机本身的重力。

    而氦3聚变装置,理论上,也不光只能够为单个电推进发动机提供能源输入。

    也就是说,越过这条关键门槛的dt02电推进系统,

    虽然离人们想要的电推进飞行器还有些差距。

    但对于电推进系统在大气层内的运用,已经可以抱有一点工程上理论可能性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dt02电推进系统的首次运行试验能够成功,

    毋庸置疑,又再是整个电推进系统研究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

    而,

    dt02电推进系统整体,由负熵研究院攻克技术难关,完成设计之后,

    是由强人工智能协调各智能机械完成的建造,

    制造过程中,本身是基本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没有技术障碍,设计出来什么样,制造出来就是什么样。

    ……

    dt02电推进系统的运行试验是在这一年八月的寻常一天进行着。

    秦裕在场,能动所一众核心研究员也在场。

    抬起头,秦裕眺望了一眼,此刻已经安置和固定在‘试机平台’上的dt02电推进系统中电推进发动机部分。

    对于这座电推进发动机整体,秦裕大概是这里最熟悉的人,

    一些子系统虽然是由他提出具体的方向,相关研究团队负责完成细节,

    但他给出方向前,至少也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此刻,停放在这里的这座电推进发动机,即便是抛开提供能量的氦3聚变装置部分,

    也依旧是一座庞然大物了。

    如果将它竖立起来,就是一座高楼,放倒下来,也是匍匐着的,人造的‘钢铁山丘’。

    夸张的体型加上其内部复杂而精细的结构,给人一种强烈的,来自于人类文明工业创造力的震撼。

    这还是在之前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后的结果,

    在dt01电推进系统上,整个电推进发动机还要更加庞大很多。

    “开始吧。”

    秦裕等人离开了试验区域,来到了监测这次运行试验的实验过程监测室,或者说实验指挥室。

    看着屏幕上,呈现着的试验区域画面,秦裕出声再说了句。

    按照惯例,试验运行的具体操作,自然还是有智能程序推进,过程中没有什么需要人为干预的地方。

    秦裕下达命令过后,自然就有智能程序,按照计划流程开始执行。

    来自于氦3聚变装置的磅礴能量,开始进入到电推进发动机,并产生作用。

    夸张功率的电推进发动机,已经在开始运转。

    秦裕看着这运行试验进行,其他在场的核心研究员们,也同样关注着试验。

    此刻的dt02电推进系统电推进发动机部分,

    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改良型的霍尔发动机,

    当然,改成目前这样,让提出霍尔发动机这个概念的人来看,也没有办法直接认出来。

    而虽然是电推进,

    但实际上,目前的dt02电推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除了能量以外,依旧还是需要消耗工质的,

    只是对比此前传统的化学火箭,目前的电推进系统,消耗的工质明显要低几个量级。

    此刻,伴随着dt02电推进系统中电推进发动机启动,

    已经有等离子体,带着磅礴的能量,从电推进发动机后方喷射而出。

    从画面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到,

    固定在试机台上的dt02电推进发动机震颤了起来,不过整体情况还算不错。

    此刻这种情况,对于dt02电推进系统首次运行某种程度上算是好事,

    至少意味着,其产生的推力足以撼动电推进发动机本身,而不是电推进发动机本身无动于衷。

    屏幕上,经由智能程序监测,

    显示着一个清晰的,对于这一次电推进系统试运行至关重要的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单电推进发动机推重比,从零点三开始,随着电推进发动机运行功率的增加,快速上跳,

    直到,某一瞬间,

    再推重占比在零点九八到零点九九,来回跳动了几次过后,

    豁然超过了一!

    一瞬间,本来紧盯着数据变化的核心研究员们,对此爆发出了剧烈的欢呼声。

    要的就是这个!

    单个电推进发动机多出来的推力,肯定不能够支撑的其dt02电推进系统中的其他模块,比如氦3聚变装置部分,

    但更多一些电推进发动机呢……此刻dt02电推进系统的试运行中,氦3聚变装置的运转远远没有到负载极限。

    似乎可以有一些畅想的空间了。

    当然,

    更重要的是,一众核心研究员们也相信,

    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主导参与下,此刻电推进技术的研究,也同样还远远没有到极限。

    正常来说,

    以电推进技术研究的困难程度,哪怕是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齐心协力,各领域共同努力,

    从最开始推力还没有太大的实用意义,

    到后面,dt01电推进系统实现推力达到吨级的突破,

    再到此刻,单电推进发动机的推重比突破一,

    这每一步,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

    但此刻,

    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整个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几乎是以一种夸张的速度,实现了三连跳。

    几乎相当于,秦裕院士拖拽着整个人类文明,在这项技术上突飞猛进地狂奔。

    秦裕院士的智慧和知识就像是没有极限似的,总是能够创造奇迹。

    而且,在秦裕院士下,整个负熵研究院也能够很容易拧成一股绳,在同一个艰难的问题上集体发力。

    在身边人们的欢呼中,秦裕也笑着鼓了鼓掌。

    最终,

    dt02电推进系统的试运行持续了40分钟之后结束,

    秦裕宣告了dt02电推进系统的实验成功。

    直到实验成功结束时,

    身边一众核心研究员们,都还是满面红光,为此高兴着。

    秦裕也转过头,再眺望了眼刚结束试验的电推进发动机。

    从技术本身,目前的电推进技术其实都没有那么适合用在大气层内,

    而此刻,人类有的确有这方面的运力需要,

    就只能够对电推进系统相关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是在宇宙中,不进入大气层的飞行器上,

    此刻的dt02电推进系统其实已经完全够用了。

    大气层内的话,可能还需要再次进行突破,

    或许需要等到dt03电推进系统诞生,

    人们才能够真正开始建造一个适用于大气层内的电推进飞行器,而不是目前这种技术水平下,只能够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一点畅想。

    此外,

    从此刻dt02电推进系统本身的规模上,就能够看出来。

    最终的电推进飞船,

    对比起传统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些运输工具,

    比起智能汽车,性质可能会更接近列车,或者说货轮的性质。

    单次大量物资和人员运输往来,而不是单个人少量物资的短途运送。

    应用联通各地下避难城市,也算是对口了。

    ……

    dt02电推进系统实验成功之后,

    能动研究所在秦裕的带领下,也没有停下来,

    继续在dt02电推进系统的运行试验数据基础上,继续对电推进系统进行着改良研究,

    以期盼实现更高的,单个电推进发动机的推重比。

    为此,负熵研究院中的材料研究所,也在维持和能动所合作。

    而在电推进系统之外,

    这段时间里,负熵研究院最重要的另外一件事情,

    就是,为返回地表之前,需要做得一些事情了。

    为此,整个负熵研究院,大多数研究团队,都在各领域为此忙碌着。

    ……

    首先,是恢复地表生态系统的问题。

    恢复地表生态系统,生态链本身,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很难入手的难题。

    仅负熵研究院的末日基因库,就保存了原本地表几乎所有人类文明掌握的物种的种子和基因,所有人类文明发现过的动物胚胎和基因,

    依赖类似于人体繁育装置的技术,人类文明只需要一些时间,

    就能够让地球上原本存在的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重新出现在地表上,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链。

    只是,问题在于,即便是能够将这些动植物恢复出来,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

    目前来说,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最紧要的问题,可能还是优先解决此刻地表灾难性的环境。

    以此刻人类文明的技术水平来说,

    回到地表的方式,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其实就是如同像是在月面建造月面城市一样,

    在地球地表建造封闭式的地面城市,以抵御外界各种持续的灾难。

    而且,这总比在月面建造月面城市要简单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