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3章 回迁地面计划
    “朋友们,同胞们。”

    “历时13年,我们从地下避难城市,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上。”

    “灾难,末日危机并未打倒坚韧的人类文明,坚强的人类文明注定将在末日中浴火重生。”

    “或许此刻这片土地,已经不再如同我们记忆中那样熟悉,”

    “但很快,我们会建设它,恢复它,在这片土地上,重建我们的文明。”

    除了城市星际港口之外,陵川地下避难城所对应的地表附近,还并没有建造起地表城市。

    从地轨站的广场往外望去,整个世界一片荒芜,除了零星人为构建的生态林,稀疏的就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灰蒙蒙画布上不起眼的小点之外,

    就再看不到什么太多的东西。

    不过,这些对于此刻的人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关系。

    就如同此刻秦裕的话,并没有说得多么的激昂慷慨,但平淡的语气,依旧能够让紧盯着电视直播画面的人们动容。

    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件事情最重要,

    人类文明终究还是重新回到了地表。

    秦裕说完了话过后,重新眺望向远方视野的极限。

    曾经,在末日危机到来之前,

    曾经和那位老领导交流时提到。

    在地下避难城市躲过末日危机之后,很快,人类文明就能够重新回到地表。

    从应对末日危机这个角度来说,

    十几年的时间的确已经很短暂,

    但对于生活在地下避难城市中,对于回到地表,回到故土一直有期待的人们来说,

    这段时间毋庸置疑有些难熬,以至于显得时间似乎格外的长了。

    秦裕身边,

    在秦裕脱下防护服的头盔面罩之后,其他跟随着秦裕的研究们,也都相继摘下了头盔,

    有人大口大口喘着气,就如同溺水的人重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客观来说,此刻地表荒芜的大地上,空气并没有那么清新,

    但时隔十几年,再呼吸到地表空气的研究员们,呼吸得都有些贪婪。

    即便阳光灼烧的皮肤有些生疼,也顾及不上了。

    秦裕收回了朝前摊开,迎接着阳光的手。

    可以预想,

    在回到地表之后,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都得尽量控制外出的时间。

    同时,虽然地表的许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但末日危机和灾难之后,地球上的极端气候情况可能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气候变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像过去那么平和。

    不过还是那句话,

    对于人们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关系。

    转过头,秦裕对着此刻收看着电视直播的人们,说了最后一句话,

    “朋友们,同胞们。”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逐步开始回到地表的进程。”

    这句话,

    让各地下避难城市中,许多人们或者是眼眶红了又红,或是响起了更加剧烈的欢呼。

    这之后,

    对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行动的电视直播也就结束了。

    这一晚,

    各地下避难城市中许多人们,都在智能机器负责运营的餐厅中喝得酩酊大醉,直到被智能机器人带回休息室,

    也有人和着三三两两的朋友,孜孜不倦地说着关于回到地表的话题,彻夜未眠。

    还有人昏昏沉沉睡去过后,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在原本的家中,摆弄着一些熟悉的物件,像是一切都未曾改变,

    在原本家附近的街道漫步,街边由智能机械运营着的店铺也照常营业,

    梦到躺在草地上阳光正好,在海滩上,海浪一次次冲刷着脚背。

    单从生活需要来说,

    人们对于回到地表这件事情的执念似乎有些过于强了。

    但从情感上来说,人们对于地面生活这件事情如此挂念,又再正常不过。

    而对于在这一夜梦到地表景象的人们来说,

    好消息是,很快,这一切就已经不只是梦了。

    ……

    在这次的电视直播结束之后,

    秦裕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地表,倒是没有立刻就回去。

    一众研究员们各自也有一些相应的研究任务,

    虽然这些都可以远程操控智能机器人完成,但来都来了,正好也就直接进行了。

    直到时间从中午来到了傍晚,看着天边的落日即将沉入地平线,

    秦裕以及随行其他一众研究员们,才乘坐地轨列车,重新返回了陵川地下避难城。

    而在这个过程中,

    以负熵研究院的名义,华新社代为发布,

    就已经再对大众,发布了‘关于人类文明从地下避难城重新迁回地面’的具体计划。

    首先,在秦裕一行人作为首批回到地表的人员,人类文明首次重新回到地表之后,

    人类文明整体回到地表这件事情也将正式提上日程。

    同时,也正式向人们再公布和确定了,包括大气在内的地表环境。

    大气含氧量在236藻类和熵藻的持续发力下,已经恢复到了24的水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正常时期略高,但对人体基本没有太大影响。

    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和其他研究所也在持续对这件事情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涉,

    毕竟此刻地表生态情况和此前完全不同,即便有熵藻在,大气含氧量也没有那么快完成平衡。

    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和其他研究团队的目标,是短期内将大气含氧量继续维持在23-26的水平。

    而大气中其他有毒气体的比例,此刻在负熵研究院的持续作用下,也已经对人类生存构不成什么威胁。

    此外,大气环境以下,地表紫外线强度,比末日危机之前高出很多,但回到地表之后,控制每天露天活动时间也没有多大影响。

    在此刻智能时代,也基本没有什么工作需要人们长时间露天进行。

    基于这些种种,负熵研究院认为,人类文明已经满足回到地表的所有基础前提条件,

    在‘人类文明从地下迁回地表’的计划中提到,

    从即日起开始,

    处于各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类文明,

    所有生产力,大致将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保证地下避难城市中人们的生存和生活,

    第二个部分,继续为恢复地面陆地和海洋更加丰富的生态系统做准备。

    剩下大部分生产力,将投入地面城市的建设,

    人们将正式开始恢复地面城市,为人类文明集体回到地面而做准备。

    更具体一点就是,

    此刻,总共两百余座地下避难城市,

    将各自地下避难城市所对应的地表附近,重建一座可以容纳自己地下避难城市内所有人的地面城市。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过幸好,人类文明的生产力是足够的。

    之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若干地下避难城市的建造,

    此刻在情况逐渐平稳的地面建造城市,总比之前建造地下避难城市更容易一些。

    而除了这个迁回地表计划中主要的部分,

    公告中,

    还提到了一件让不少人们比较兴奋的事情。

    即,

    从此刻开始,每个地下避难城市,每天会固定开放一定数量的名额,

    容许获得名额的人们,乘坐地轨列车返回地面旅游一趟,

    不过考虑到目前地面各种配套设施都还没有建设完成,基本只能够当天去当天回。

    不过,即便是只能够在地面待几个小时,

    对于看到这条消息的人们来说,也已经足够惊喜了。

    “……要是放在十几年前,我估摸着我做梦都想不到,能够到地面逛一圈能够让人这么激动。”

    “那句话怎么说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也没有想到,去一趟地面能够让我这么新奇。”

    不少彻夜没睡的人们,也同样在网络上兴奋地讨论着。

    在这条信息公布之后,专门为报名‘地面一日游’设置的网站上,

    显示的,报名人数就攀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不少人看得都直咧牙,

    哪怕是只需要和自己一个地下避难城的人抽签,

    运气不好想要等到抽到自己,恐怕地面城市都要建好了。

    毕竟,此刻,不可能将大量地下避难城和地面之间的运力用在给地下避难城市的人们体验一下地面旅游上,

    更多的,还是得花在地面城市建造和地面生态系统恢复上。

    “……我怎么感觉你们都想上去看看?”

    “废话,你不想上去……不过你们去吧,我感觉我是指望不上了,我还是等着地下避难城市建造完成之后,大家一起回到地表算了。”

    “那你别报名啊,这样抽中我的概念就又大一点了。”

    “不,我就报,万一抽中我了呢。”

    网络上,热闹着。

    或许是,集体迁回到地面的计划已经正式提上日程,

    网络上的氛围看起来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

    地面城市建造进程,

    在迁回地面计划公布之后,就轰轰烈烈立即开始了。

    同样是由智脑计划中的强人工智能负责协调和整体统筹,智能机械中智能程序负责分配到它身上的某一具体任务的具体执行。

    而整个建造计划,则是由负熵研究院制定了大致的方略和框架,由强人工智能和负熵研究院外的一些研究员研究团队完成了各自地下避难城市对应的地面城市的一些设计细节。

    毕竟这份任务对于负熵研究院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全让负熵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员来,颇有些大炮打蚊子的美感。

    而设计完成的,新的地面城市,

    以陵川市为例。

    可以说,继承了曾经陵川市的风格,但新的陵川市肯定不会再和曾经陵川市完全一样,

    或者说,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必要。

    曾经的陵川市,城区的发展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步逐步推进的,必然有许多设计的不那么完善与合理的地方。

    而现在,新的陵川市,大可以完全按照城市运转的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