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望观测装置阵列以外,
依托于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建造的月面智能工业集群。
武研所负责的,两个方向的用于星际战争的武器研究,
还有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各研究团队集体负责的‘星火太空城’的设计建造。
进度也是喜人的。
到人联纪元15年。
环月电磁轨道炮,在武研所一众研究团队的持续研究下,完成了设计,
同时,由强人工智能协调统筹运行的地面和月面智能工业共同支持,完成了在月面的实际建造,
一条几乎像是一条细环,将整个月球缠绕了一圈的加速轨道,在月球轨道上肉眼俯瞰不到,
但站在月面,这条加速轨道边任意一点,朝前朝后,都仿佛看不到其尽头,
可以说,蔚为壮观。
整个环月电磁轨道炮,以总共八座大型氦3聚变反应堆,分段进行持续供能,
支撑这座堪称奇观的星际武器的运转。
在特制的‘金属弹丸’进入到这座环月电磁轨道炮,完成环月轨道炮发射前整个加速过程后,
发射瞬间,该‘金属弹丸’的极限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百分之十二。
在首次运行实验时,负熵研究院物理所的研究员们,选中了处于小行星带位置的一颗,直径一公里的碳质小行星,
经过精密的计算,在环月电磁轨道炮发射仅138分钟过后,环月轨道炮发射的‘金属弹丸’就携带着恐怖的动能,精准命中该颗被选中的碳质小行星,
瞬间,夸张的能量在碰撞刹那得到释放,该颗目标小行星直接被撕裂乃至于粉碎,
成了人类文明目前可以说第一梯队大威力星际武器,恐怖威力的有利见证。
如果说,
了望观测装置阵列的构成,让人类文明此后在面对类似地外危机来临时,有了更多的反应时间,
那此刻的环月电磁轨道炮,就是让人类文明从此掌握了,能够真正应对类似小行星撞击等地外危机的直接手段,
即便此刻再有类似于2801小行星朝着地球气势汹汹袭来,此刻的人类文明,也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无力。
环月电磁轨道炮最高功率的发射,不说直接能够击毁2801小行星这种规模的小行星,但让它偏移一些方向,躲开人类文明不想让它碰到的地方,还是很容易的。
相同的,
此刻更大功率,更大威力的激光武器也同样是这样。
在这几年间,依托于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提供的一些新材料,
秦裕偶尔也会关注一下武研所的研究。
继原本的大功率激光武器之后,负熵研究院再拿出了一个更先进的激光武器,
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就叫‘月光’,月光系列激光武器。
其中最大的一座激光武器,依旧是在月面。
其启动并发射之后,威力也并不比环月电磁轨道炮小多少,
在初次运行实验时,同样以夸张的能源释放,直接融化了小行星带中一颗目标小行星。
同时,
它比电磁轨道炮,还有着独特的优势,
从发射到命中的过程中更短,激光以光速前进,
面对差不多同样范围内的目标小行星,
月光系列激光武器,仅在完成发射之后16分钟,就准确击中了目标。
在宇宙环境中,这个作用过程的长短,显然是很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射之后的目标命中率。
此外,
不同于环月电磁轨道炮,
在此刻同样完成建造的,星火太空城上,
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在规划时,同样往星火太空城上,加装了月光系列激光武器,
电磁轨道炮虽然也有加装,但星火太空城本身的规模,就已经限制了电磁轨道炮的规模,
星火太空城上的电磁轨道炮只能算是一个缩小版,而月光系列的激光武器,在星火太空城上,也是完全版本,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
作为人类文明‘星火计划’一部分的星火太空城的安全。
而除开‘星火计划’,
实际上,人们也将电磁轨道炮,月光系列激光武器的研究,乃至于‘了望观测阵列’,归属于同一个计划。
——星际长城计划。
象征的就是字面意思,这些装置,将如同人类文明星际时代的长城,拱卫人类文明聚居区域的安全。
了望观测阵列,就如同星际长城上的了望塔,烽火台,环月电磁轨道炮,月光系列激光武器,就是星际城墙上的炮火。
依赖于星际长城计划的核心目标,
在环月电磁轨道炮完成建造过后,负熵研究院内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
还提出了一个关于环月电磁轨道炮的持续运行计划,
即,因为目前环月电磁轨道炮天然的弊端,也就是发射之前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运行,实现‘弹丸’加速过程,才能够完成电磁轨道炮的发射,
这个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干脆,就只能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减少这个问题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计划就是,让环月电磁轨道炮干脆长期处于运行状态,持续在预加速弹丸这个过程中循环,
这样,当需要发射电磁轨道炮的时候到来,也能够节省一些预加速弹丸的时间。
反正,
支撑环月电磁轨道炮的几座氦3聚变反应堆也是单独为环月电磁轨道炮建设的,
持续运转环月电磁轨道炮需要消耗的能量,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也不值一提。
此外,
先前人们考虑过的,利用环月电磁轨道炮朝着太空中‘抛射物质’,
将环月电磁轨道炮用在航天发射上,最后并没有成形。
主要是环月电磁轨道炮运行一次花费的能源,对比此刻人类文明主要的航天运力装置,电推进飞船并没有什么优势,
目前,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有了电推进飞船,电推进飞船依旧是最方便的运输方式。
而同样是这个时候,
星火太空城,自然也已经彻底完成了建造。
就如同原本计划的那样,
利用月面的生产力以及地面的生产力一道,
人们在月球轨道上方,建造了一座有些像超大宇宙空间平台的太空城市。
整个太空城市整体外观,像是一个巨大的滚筒,
延中心的轴心缓缓环绕运转,
以给太空城市内部,实现一些重力模拟的效果,
内部的话,
则同时带了一些过往空间站和此刻月面城市内部风格的延续,
还吸收了一点,人类文明曾经在建造地下避难城时候的经验。
太空城市内部,实际上就由若干个超大型舱室空间组成。
由于在太空环境下,以及这些年,人类文明材料学领域的一些进步,
太空城市内部单个舱室,比此刻最早月面城市的舱室空间都要大很多,
加上穹顶之上的模拟天空,身处于星空太空城内的感觉,也不会太压抑。
出于‘星火计划’的目标,
人们往这整个星火太空城市上,加装了数百座电推进引擎,
给这座星火太空城市,赋予了在太空中一定程度的移动能力,
同时,在星火太空城内,规划了智能工业区的存在,
保证了在其独立存在的情况下,依旧有一定程度的工业生产能力,
有复苏文明的可能。
某种程度上,
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在规划这个星火太空城时,已经尽可能将人类文明此刻能够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了它,
生活在星火太空城市中的人们平日里或许感受不到,但这些在危机情况下,都可能增加星火太空城幸存下来的可能。
在华新社,
对星火太空城建造完成的报道中,提到了一句话,
“……我们自然希望,星火太空城永远没有被真正用上那一天。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星火太空城的存在是不得不有的。”
“在我们愈加朝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更大空间范围的危机总是容易不期而至,我们无法确定,我们下一次将遭遇的危机是什么,只能尽可能做好准备。”
单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
星火太空城的建造,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它既不能够产出什么资源,也无法对人类文明整体带来什么太大的生产力增长,
建造它过程中消耗的生产力,远比在月面或者地面新建一座同样规模的城市更高,
它也无法对于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提供什么特别的帮助,
但从人类文明延续的角度来说,它又是必不可少的。
在星火太空城建造完成过后,
也有人提议,干脆将整个负熵研究院都搬入星火太空城内。
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最后还是仅只将末日基因库搬了进去。
而其他的星火太空城内的常驻人员,也是人们自愿申请,根据一定条件抽签和筛选出来的。
……
到人联纪元15年,
伴随着,人联纪元之初,负熵研究院,人联提出的几个目标,
武研所的两种用于星际环境的武器研究,了望观测阵列,星火太空城等相继完成,
踏入一级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许多技术发展,都已经得到了兑现,彻底兑现成了人类文明的实力,工业生产力。
也在这一年,
人联,正式宣告,
之前提出来的,月面开发建设计划,已经得到初步完成。
人类文明彻底将月球也纳入了文明的版图。
人联,人类文明,实现了之前还在地下避难城市时候,就给出的诺言。
——不光要回到地面,还将继续朝着地外,月球继续发展。
这之后,
月面的智能工业规模,资源开发肯定还是要继续持续,
但就已经不属于先前‘月面开发建设计划’的一部分了,
而是人类文明中,月面各城市的发展计划,
月面本身也已经能够自行继续往下发展和建设下去。
“……月面开发建设计划已经完成了,月球事实上也已经在咱们人类文明的疆域内,所以,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踏足更远的地方了,火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