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1章 不同的能源技术
    事实就如同秦裕和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负责人预料到的那样,

    斯托文明的延寿技术,存在一定价值,但并没有它表面看上去具有那么高的价值,

    斯托文明的延寿技术或许能够让斯托文明个体延寿到八百岁,

    但显然没有办法用在人类文明个体身上,

    倒是因为斯托文明的延寿技术曾经也和其他遭遇过的文明交流过,

    涉及到的其他一些文明的延寿技术中,和人类人体底层机制更接近的一些延寿技术,

    给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带来的启发更多一些。

    交换回来的延寿技术以及后续研究,

    依旧是交给了负熵研究员中,011研究所负责。

    不过,就目前从斯托文明相关延寿技术获得的一些启发,

    还并不就足以让人类文明在自身延寿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

    可以预期,短期内,这项技术交换可能带来不了多少直接的影响,

    或许若干年后,此刻这些启发和后续研究结果,才能够组成那时候新的人类延寿技术研究历程的一部分。

    秦裕也没有直接参与这相关研究。

    斯托文明那边,

    这次的延寿技术交换下,情况大概也就和人类文明这边类似,

    从后续的交流和斯托文明自己给予的反馈来看,

    人类文明的延寿技术,也并没有能够让他们文明中的长寿者寿命预期进一步提升。

    ……

    人联纪元66年。

    在有了前几次的技术交换之后,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之间,再继续进行的技术交换和交易,

    开始变得频繁而全面起来。

    双方文明整合了各自各领域中,认为可以用来作为技术交换的部分技术,罗列了一个清单,提供给了对方文明。

    这么做,此刻技术实力略弱一些的人类文明其实是占便宜的,

    因为有些技术,只要能够确定其存在,这个确认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

    在斯托文明提供的技术清单中,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各领域研究员们就不止看到一条类似的技术,

    人类文明还没有朝着相应领域探索,不确定这项技术是否真得能够实现,

    就已经看到它出现在了斯托文明提供的清单里,

    哪怕是人类文明不选择交易这些技术,这些技术存在本身也已经为人类文明针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斯托文明有着和多个文明交流的经验,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只不过也默许了人类文明在这方面占一点便宜,

    在技术交换的过程中,这是一件完全无法避免的事情。

    而且,虽然整体上斯托文明技术实力更强,

    但同样按斯托文明标准发展到恒星级文明的人类文明,向斯托文明提供的清单中,

    实际上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即人类文明已经实现,斯托文明还不确定是否能够走通的技术,

    在对方文明提供的清单中,双方文明挑挑拣拣,

    找到那些双方文明都能够达成共识的,进行交换。

    对于双方文明都有一定程度研究成果的领域,

    双方在技术交换时,还是优先选择,同领域的技术进行互换,

    以双方文明在同一技术研究上的差距,推动双方文明的相关技术都同时拔高。

    而对于单方文明拥有,而另一方文明的确没有什么研究的领域,

    技术交换起来,就要复杂许多了,

    两个文明之间,特别是技术交换,很难找到什么一般等价物。

    也很难完全去衡量,一项待交换的技术,对另一个文明是什么样的价值,

    就只具体某项技术的单独双方文明进行谈判。

    不过双方文明技术交流交换的欲望都是比较明确的,

    所以基本,哪怕是这种不同技术之间的交换,最终也能够成功。

    当然,这也主要是,斯托文明虽然比人类文明强,但并没有完全碾压性的优势的原因,

    要是斯托文明按他们自己的标准,是一个河系级文明,

    那实在是没有必要和人类文明那做什么技术交换。

    ……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

    对于斯托文明内部,最感兴趣的地方,其实是斯托文明的‘遗传记忆’。

    遗传记忆作为斯托文明繁衍过程中,天然就存在的东西,

    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必然进行过许多研究。

    对于这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成果,人类文明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都是很好奇的。

    甚至如果斯托文明允许,让人类文明能够直接对斯托文明个体的遗传记忆能力进行直接的研究,

    那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就更好了。

    因为,遗传记忆显然涉及到了脑科学,乃至智慧生物的自我意识底层的一些东西。

    如果能够破解斯托文明个体遗传记忆的奥秘,那许多和这扯得上关系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或者至少有一条较为明晰的道路,

    甚至秦裕此前一直在进行的,但只是间接完成了一点点成果的人体智力水平的提升,或许都能够有一些新的思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可惜,

    这个问题的研究,

    对于斯托文明来说,显然还是太特殊了。

    涉及到斯托文明智慧种族躯体太过于深入的底层机制,

    要是将这些信息交到人类文明乃至于其他文明手里,对于斯托文明来说还是太过于危险了,

    双方文明即便是到现在,已经有不小的信任基础了,但也没有互相信任到可以互相托付文明生死的程度。

    所以,这相关的研究成果,遗传记忆机制的相关内容,

    也并没有出现在斯托文明给出的技术清单上。

    最后,

    这段时间里,

    即人工智能技术,延寿技术之后,

    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再进行的较大的技术交换,

    来自于能源领域和航行技术领域。

    ……

    对于任何文明来说,这大概都是文明中,最核心的两个领域。

    前者直接决定着,文明能够发展到何种规模,能够发展到哪种程度。

    文明中一切运转,一切产出,都需要足够的能源来支撑。

    后者,直接决定着,一个文明能够统治多大的疆域,能够维持多大规模文明的运转,

    乃至在与敌对文明遭遇时,直接决定着文明的存亡。

    甚至斯托文明对于文明等级的划分,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两个领域的不同。

    而之所以,

    两个文明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这两个领域的技术交换交流,

    一是,

    到这一年时,

    距离人类文明首次发现斯托文明的踪迹,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时间,

    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首次通过电磁信号完成交流,已经过去了十八九年,

    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群停泊在柯伊伯带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

    期间,双方文明完成了多次会面,多次交流,多次合作,

    走过了两个文明往来的多个重要阶段,

    两个文明互相之间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认知,对于对方文明的行为逻辑有了一些可预期的空间,

    有了一些信任基础。

    二是,

    双方文明都有在这两个领域,继续进一步提升的需要,

    有很大程度的,技术互换,技术交流的必要。

    此外,

    能源技术和航行技术的发展,虽然对两个文明的整体发展影响都很大,

    但短时间内,

    在双方文明都交流欲望,大于发生一场星际战争的欲望的情况下,

    即便这两项技术在交流中,双方文明实现一定发展,

    暂时没有太直接的威胁。

    至少,即便是到现在为止,双方文明都还没有对什么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等星际战争武器,进行任何层面的技术交流。

    ……

    这两项技术交换的过程,

    秦裕肯定是参加了。

    毕竟,人类文明这边,可能也实在是很难找到,在这两项技术领域能够超过秦裕的研究人员了。

    此外,

    在斯托文明到来的这些年,

    除了先前对强人工智能技术再进行了一些研究以外,

    这些年,哪怕是dt04电推进系统已经实现,

    但秦裕大部分时候,直接参与研究工作时,

    还是领着负熵研究院能动所一众研究团队,研究员再进行电推进系统的研究。

    在首次遭遇到了其他地外文明之后,

    这大概就是人类文明目前最紧迫的研究需要了。

    先不说其他的,如果人类文明的星际飞船航行速度足够,

    至少打不赢还能够往星空深处逃离,有更多的腾挪空间。

    此刻,

    对于斯托文明的能源技术和航行技术,秦裕还是很好奇的。

    ……

    因为关乎的技术领域过于重要,

    所以哪怕是有那么多前提条件,让双方文明达成了在这两个领域进行技术交换的一致,

    但双方真正进行技术交换时,还是进行的异常谨慎。

    花费了大概整整一年时间,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才在来回之间,大致完成了能源领域的交流,

    斯托文明能源相关技术也汇总到了秦裕这里。

    首先,

    从先前的几项技术交流中,

    就可以看出来,斯托文明在生物技术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研究。

    这可能和斯托文明的天然环境有关,

    也可能和斯托文明在漫长迁徙中,接触过不少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物形态,不同生物底层机制有关。

    只是,斯托文明在能源技术的发展上,

    也和生物技术有一定联系,是有些超出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员们预料的。

    在能源方面,

    人类文明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得天独厚了,在人类文明的可控核聚变发展到氦3聚变阶段时,月球上就有足够的氦3供人类文明发展使用,

    而斯托文明,在这方面则更加‘过分’。

    人类文明最早用于实现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关键材料,是由人类文明自己研究合成的。

    在氦3聚变技术的研究时,更是如此,是秦裕直接参与材料领域的研究,以计算材料学的方式,‘找到’了那样合适的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