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0章 灰土初铺幸福路
    开工五天过去了。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207国道的工地上,江春生早早来到项目部,他双手扶着自行车把手,站在项目部入口,看着两边已经碾压成型的路床,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竹器厂的王厂长,嘴上叼着香烟,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的旁边和他打招呼。

    “小江,你们的动作挺快的,几天时间把路槽都开出这么长一条了。效率真高啊!”王厂长吐了口烟圈,指着压得平平整整的路床,笑着说道:“这路槽压得真不错啊!我好几次看见你们小黄在下面用一个铁圈抠出一个洞,那是干什么?搞检查吗?”。

    “哦!黄工那是在取样,去实验室检查压实度有没有压到设计要求。”江春生回应道。

    “压实度?这还有要求啊?”王厂长来了兴趣,继续追问。

    江春生耐心解释道:“是啊,路床压实度必须得达到设计标准,不然以后路面容易出问题。就像盖房子得打好地基一样,路床的压实度就是道路的基础。只有压实度达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才会好。”

    王厂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原来如此,看来这修路还有这么多讲究。你们今天准备干啥?”

    “今天开始铺摊石灰土。”江春生望向远方的施工区域,眼神坚定,“石灰土摊铺好,养护成型后,再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等这条路修好了,我们临江连接松江市的交通会更方便,而且,这条路将会成为一条漂亮的景观大道。”说完,他告别陷入沉思中的王厂长,推起自行车快步走向项目部办公室。

    江春生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办公室,又从后面食堂的开水机打来了两瓶开水。他看看时间八点还差几分,正准备出门去现场,只见永城砂石厂徐昌隆厂长带着一高一矮两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走了过来。

    “江工!早啊。”徐昌隆看见了江春生,隔着十余米远的就打起了招呼。

    江春生还是去年在松桥门挡土墙项目与徐昌隆见过几面,大半年过去了,他依然一副精瘦但精神充沛的模样,带一股书卷之气,说话声不大不小。

    “徐厂长,好久不见,你还是这么精神。”江春生迎上前去握手。

    徐昌隆笑着回握:“你客气了,感谢你们对我们砂石厂支持。”

    两人寒暄几句后,徐昌隆把带来的两人介绍给江春生。高个子姓蒋叫蒋正章,是厂里的副厂长;矮胖一些的姓王叫王亚平,是厂里的业务员。两人来这边负责协助管理车辆和给运石灰土的车辆发车数牌。

    江春生邀请三人进办公室坐下,又客气的帮他们倒了一杯茶水。

    徐昌隆让王亚平从提包里拿出一叠比名片略短的方形硬纸片给江春生看。

    每一个硬纸片上都编有序号,盖有永城村砂石厂的红色公章以防造假。“这是我们特制的车数凭证,每车石灰土发一张,防止司机虚报车数,便于我们内部跟师傅们结算。”

    江春生接过计数牌仔细查看后,满意地点头:“徐厂长想得真周到。”

    正说话间,老金到了。看见徐昌隆已经到了,非常高兴。

    他进一步解释道:“王亚平负责给拉石灰土的车辆发车数凭证的纸牌子,这是内部结算用的。蒋正章负责协助你们管理车辆、服从指挥。我担心我们带来的司机有些个别的不听项目部人员指挥,所以派蒋正章来协助管理。”

    老金、江春生对徐昌隆的周到安排甚是满意。

    “徐厂长考虑得太周到了,这样我们管理起来就顺畅多了。”江春生高兴的说道。

    老金点头。

    徐昌隆继续告诉老金和江春生:“今天安排来了二十辆神牛一25自卸式拖拉机,三台解放大货翻斗车,只要你们土场上车快,今天一天我们少说也可以拉出1000方灰土上路。”他说话的语气带着些许自信。

    “徐厂长放心吧!金队长昨晚开会就安排好了我们石勇的装载机今天早上七点半前到土场。”江春生说道。

    “这就好!”徐厂长转头对蒋正章和王亚平交代了几句,然后对老金和江春生说:“那我就先回厂里处理点其它事,下午再过来,有什么问题及时联系。”

    送走徐厂长,老金、江春生还有技术员黄家国,带着永城砂石厂的蒋正章和王亚平来到临江与松江的交界处,摊铺石灰土就从这里开始。

    按照江春生昨晚的安排,吕永华带着从民工队伍中抽调的十五名有经验的工人组成石灰土摊铺组,已经等在了这里,民工队伍的其他人继续凿挖路肩这块硬骨头。

    为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黄家国安排将五十公分厚石灰土分二层摊铺,今天摊铺 第一层,任务目标是这底层石灰土完成八百米,争取一千米。

    “黄工,测量工作都完成了吧?”老金问道。

    黄家国指着路床两边每隔二十米就打下的木桩和桩上的红漆标记上系着的通长红绳:“标高都测好了,每层虚铺厚度控制在线绳标示的高度,碾压后正好二十五公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乡们,今天是我们工程的关键一步,石灰土基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老金站在众人面前做动员,“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我们的要求操作,不能有半点马虎。”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第一辆神牛-25拖着满满一车厢石灰土驶来, 江春生赶紧上前指挥,在蒋正章的协助下,拖拉机开进路床,倒车到指定位置,随着车厢的缓缓顶起,灰白色的石灰土倾泻而下,扬起白色粉尘,散发出特有的石灰气味。

    “开工!”吕永华一声令下,十五名工人立即拿着推扒、铁锹等工具上前,开始将成堆的石灰土摊平。

    随着车水马龙,一车接一车的石灰土上路,五米多宽的路床上,摊铺石灰土在有序进行。老金、江春生、黄家国,还有蒋正章、王亚平以及吕永华都坚守在摊铺现场。

    老金观察了一会儿,突然拿起一个木制推扒,亲自示范:“大家注意,摊铺时要从边缘有标识线的位置向中心推进,尽量减少在铺好的料上踩踏。这样能保证初铺平整度,减少后续整理工作量。”

    江春生是第一次参与石灰土摊铺,他没有像监工似的闲站着,而是主动拿过民工手上的木推扒跟着学习。不一会儿,他的额头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黄家国则在观察着摊铺厚度,不时喊道:“这里厚度够了,往那边分一点……这里再加些料!”

    施工现场逐渐热闹起来,一辆接一辆的运输车开来,三辆大卡车也来了,大车的一车,相当于拖拉机的五六车,卸料后又在蒋正章的指挥下有序离开。摊铺工人们埋头苦干,铁锹挖填、推扒过处,石灰土被整理的不断平顺。

    看着越堆越多的石灰土,吕永华不失时机的给大家鼓劲:“老乡们加油干啊,今天甲方老板已经给我们送来了猪肉,一会中午每人半斤给你们加餐。”

    这话一出,民工们干劲更足了。老金和江春生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

    老金、江春生、黄家国都没有闲着,加入了摊铺的行列。

    阳光下,江春生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浑然不觉,全神贯注于手中的推扒。

    蒋正章也在现场忙碌着,指挥车辆有序卸料,避免拥堵。王亚平则忙着在笔记本上一边登记卸土车辆信息,一边发车数凭证—硬纸牌。

    中午时间到了,大家统一吃饭时间为半个小时,然后接着干。蒋正章和王亚平、老金让他们一起去项目部食堂吃饭,两人客气一番后欣然同意。

    下午的施工更加紧张。一车车石灰土不断运来,摊铺工作持续推进。黄家国不时检测摊铺厚度和平整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这里再补一点土。”黄家国指着某处说道,“注意厚度要均匀。”

    民工们按照指导仔细调整。

    老金和江春生依然参与到民工队伍中一起摊铺。

    随着气温升高,石灰土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必须控制好摊铺与碾压的时间间隔。黄家国 指挥着袁红俊的震动式压路机跟在摊铺人员的后面跟踪静压,李威的三轮压路机则远远的在后面进行半个轮迹的稳压。

    夕阳西下,石灰土的运输任务终于完成了,石灰土的摊铺也随后结束。

    黄家国依然指挥袁红俊和李威的压路机,对已摊铺好的石灰土进行初步碾压。

    “先静压一遍,再震压。”黄家国大声指挥着,“速度要慢,确保碾压到位。”

    两台压路机轰鸣着来回碾压,石灰土逐渐变得密实。江春生看着这一切,学习着每个细节。他注意到黄家国不时蹲下检查压实情况,便也学着做。

    “黄工,这里看起来有点干燥,会不会影响压实?”江春生指着一段问道。

    黄家国走过来查看,他观察得很仔细:“含水量确实小偏,等初压完成后,我会让倪师傅多上水。明天早上再复压,压实度就上来了,成型也好。”

    一天下来,几人可以说个个都腰酸背胀。但看着今天完成了近一千米,个个笑逐颜开。

    黄家国更是不辞辛苦地指挥袁红俊和李威的压路机完成石灰土的初步碾压。并告知袁红俊和李威,晚上他会安排倪建国上水,次日上午再慢速稳压一遍,确保石灰土达到最大压实度。随后便安排倪建国吃过晚饭后,连夜给初步碾压成型的石灰土上大水——表面充分湿润见流水,让石灰土充分吸潮,明天等表面收干燥后再复压一遍,压实度就上来了。

    傍晚,老金和江春生回到项目部,毫不意外的看见朱文沁已经亭亭玉立在办公室门口。

    这些天来,朱文沁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来项目部陪江春生,与老金已经混的比较熟了。

    老金一看到朱文沁,就和她开起了玩笑:“小朱啊,你这每天晚上都来,是不是想住在这里啊?要不我帮你腾一个房间。”

    朱文沁脸一红,巧妙回应:“算帮您值夜班吗?”

    老金笑道:“不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