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9日
醒来的时候,天还是灰的。
窗帘边缘透进来的光线并不明亮,却足够让我看见屋子里的轮廓。书桌上的水杯还剩半杯昨晚没喝完的凉水,电脑黑着屏,键盘上散落几片灰。墙角的暖气管发出细细的声响,像是谁在暗中叹气。
我翻了个身,却没能继续睡。眼睛睁开的一刻,我就知道今天又会是重复的一天,像钟摆来回晃动,不会停,也不会有新意。
我盯着天花板出神,忽然想到一句老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可现在日子都一样,昨天和今天有什么差别呢。也许三秋已经悄悄压在我们肩头,只是我们不敢承认。
洗漱的时候,我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胡茬更重了,眼神更暗淡。我用剃须刀刮掉脸上的毛发,刮刀划过皮肤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那一瞬间,我竟觉得自己像在削掉昨日的痕迹,好让今天看上去清爽一些。可是等我抬起头,镜子里那张脸依旧陌生。
“你到底在等什么。”我盯着自己,喃喃说出这句话。可镜子里的周磊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盯着我,像个旁观者。
早餐依旧简单,几片馒头,一碗稀饭。我吃得很慢,好像这样能延长某种安慰。嘴里咀嚼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甚至让我有点不安。
吃到一半,我忽然停下。筷子悬在半空,我看着那碗稀饭里浮着的几粒米,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哪天连这一碗都没有了呢。
是不是只有在缺乏的边缘,人才能真正理解拥有的意义。
九点,公司群里又有人说要开会。我并不意外,最近的会议就像空气里的雾,总在你最想呼吸的时候扑面而来。
这次主管语气更紧绷,他反复强调“活下去最重要”,让我心里发凉。活下去——什么时候,这两个字成了公司最高的目标。
同事们的表情都僵硬,只有屏幕角落里能偶尔传来几声咳嗽。我看着他们的脸,忽然觉得每个人都像是玻璃上的倒影,看得见,却摸不着。
散会后,我盯着电脑发呆,桌上的资料没翻动一页。我忽然想起多年前刚入职时的自己,那时候我总觉得未来会一天天变好,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可现在,我努力到凌晨,换来的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是不是努力本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支撑的理由。
中午,母亲又打来电话。
“磊啊,听说外面越来越紧了,你一定要小心。”
我忍着心里的酸意,笑着回答:“妈,你别担心,我在家挺安全的。你们那边才是,别出门。”
母亲沉默了几秒,才轻轻说:“家里没什么事,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喉咙发堵。世界安静到只剩电话里她的呼吸声,而那呼吸声,竟让我觉得格外珍贵。
下午,我试着继续工作,可眼睛在屏幕上来回扫,心思却完全飘走。
我打开抽屉,拿出一本旧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我这几年做过的项目,有些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有些人也早已联系不上。可是当我看见那一行行潦草的字迹,心里却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填满。
曾经这些文字让我觉得自己掌握着未来,可现在它们像尘封的遗物,只能提醒我走过的路。
傍晚,我听到楼上传来争吵声。男人的嗓音粗重,女人的哭声夹杂其间。我不知道他们因为什么吵架,但我忽然心里一紧——原来在这样封闭的日子里,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冷静。
我站在阳台,望着远处灰白的天空,心里浮现出一句话:“世界会不会就在一次次裂痕里崩塌。”
风吹过来,我裹紧衣服,却还是觉得冷。
夜晚,我打开手机刷新闻。数字一个个跳动,像冰冷的符号。有人留言:“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我盯着那句话,心里忽然一颤。是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我们都像钟摆,被困在同一个弧度里,来回摇摆,却走不出圆圈。
凌晨,我依旧没睡。
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忽然想象,如果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来临,我会做什么。
我想去找母亲,陪她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家常饭。
我想和老同学见面,哪怕只是坐在小店里喝杯啤酒。
我想走到街上,随便买一杯冒着热气的豆浆,感受人群的喧闹。
可是,这一切会不会只是奢望。
我忽然翻身坐起,看着窗外那片模糊的夜色,心里有个声音说——也许,明天会有转机。可另一个声音却冷冷地反驳:别自欺欺人了。
两种声音在心里打架,我却无力去劝和。
我又看见桌上的那本笔记本,随手翻到最后一页,那里空白一片。我盯了很久,忽然拿起笔,写下几个字:
“我想知道,未来是不是还在等我。”
写完这句话,我心里微微颤抖。也许某一天翻到这页,我会笑自己太多愁善感;可此刻,这就是我唯一的出口。
夜已深,我关掉灯。黑暗里,钟声依旧滴答作响,像是提醒我——新的一天很快会到来。
可是那一天,会不会和今天一样。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毕业后打工日记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