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21章 中兴亭前誓破城,老将军阵前训话
    刘骏听完四人的话,连连点头,眼中闪过振奋的光芒。

    他走到舆图前,拿起朱笔,在 “冶山”、“芍陂”、“建康” 三个点上重重的圈了起来。

    “诸位卿家所言,皆切中要害!朕意已决,平定建康后,便按你们的建议推行新政。”

    “其一,薄赋轻徭,凡建康周边流民,免租税三年,冶山铁坊铸造的农具,按成本价或卖或租给百姓;其二,整顿吏治,命御史台严查建康及周边州郡的贪官污吏,凡贪赃枉法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其三,加强军备,董将军,光复建康后,朕命你率五千骑兵驻守云中,防备柔然入侵,所需粮草、兵器,优先从冶山、芍陂调拨。”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沈庆之身上,语气带着信任:“沈公,推广新种、铸造农具之事,便交予你去办。你在辛元帅那里学得屯田经验,又熟知江南水土,定能稳妥的办好。”

    沈庆之躬身领命,甲叶碰撞声在临时行宫内回荡:“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信任,让百姓们早日过上温饱日子!”

    “不过,老臣有一举荐 —— 御史中丞袁淑。袁中丞与辛元帅打交道最多,在盱眙时亲见辛元帅设‘公平秤’、查榷场贪腐,其人聪敏好学,且给先皇上疏《农政疏》,提出‘因地制宜,水旱双备’,与辛元帅之策不谋而合。攻下建康后,若能让他办理农桑之事,定能事半功倍。”

    刘骏沉吟片刻,想起袁淑之前递上的《农政疏》,其中 “以农养战,以战护农” 的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当即点头:“此言大善!便依沈公之意,待平定建康,便召袁淑推行农桑新政,当然,沈公可要多协助于他呀。”

    沈庆之应诺。

    行宫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帐帘的光斑拉得狭长,落在舆图上的建康城上,仿佛为这座饱经战乱的城池镀上了一层希望的金边。

    刘骏拿起案角的稻穗,凑到鼻尖轻嗅,新米的清香混着墨香,让他对刘宋的前途充满希望。

    他忽然笑道:“有诸位卿家辅佐,朕相信,大宋的中兴,指日可待。待平定建康,朕要与百姓同庆,在芍陂设‘庆丰宴’,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宋不仅能打仗,更能让百姓吃饱饭!”

    五日后,建康城外的中兴亭旁,旌旗如林,玄甲似海。

    柳元景率领的大军已在此列阵,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兵器上系着的红绸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象征着平定逆贼的决心。

    中兴亭的石阶上还刻着 “元嘉北伐” 的旧痕,当年檀道济将军曾在此誓师,如今这亭下,又将见证一场关乎大宋命运的征战。

    柳元景翻身下马,走到沈庆之面前,抱拳躬身:“沈公,某资历尚浅,军中将士多是您当年带出来的旧部,今日大军开拔训话,还请沈公为大军训话!”

    沈庆之连忙扶住他,甲叶碰撞声里带着几分老态的沙哑。

    “柳将军说笑了。将军少年英雄,平定蛮族时屡立奇功,拓跋仁残部在我南方腹地肆虐将军又大败魏骑,试问军中将士哪个不佩服?训话之事,当由将军为之。”

    “沈公此言差矣!” 柳元景坚持道,目光扫过阵列中的士兵。

    “沈公是军中宿老,昔年随武帝北伐,血战南燕、平定卢循,战功赫赫;濉口之战、北伐之战,您又与辛元帅联手破北魏大军,将士们都敬您如父。由沈公您来训话,方能鼓舞士气!”

    周围的将领也纷纷附和,连素来沉默的董元嗣都点头:“沈老将军,您就说几句吧!”

    沈庆之望着将士们殷切的眼神,知道推脱不过。

    他深吸一口气,调转马头,哒哒哒走到阵前。

    老将军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他抬手按在铁甲上的箭痕处,声音虽老却洪亮如钟。

    “弟兄们!某今年六十有九,牙口不好,却还能提刀杀贼!你们年轻力壮,何惧建康城内的逆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

    “昔年檀道济将军被困历城,粮草断绝却‘唱筹量沙’,靠的不是兵力,是军心!今日我们为何而战?不是为了爵位,不是为了财宝,是为了建康城内的百姓 —— 他们中,有等着父亲归来的孩子,有盼着丈夫回家的妇人,有想再种一季稻子的老农!”

    “某在盱眙见过,辛元帅带着屯田户种新稻,百姓们丰收时捧着麦粒哭的样子;某也见过,魏骑南下时,百姓们扔下桑苗种子纷纷逃难的样子。”

    “今日我们攻克建康,诛杀逆贼,就是要让那些百姓知道,大宋没有忘了他们!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们能守住天下,更能守住大家伙的田垄!”

    “弟兄们!今日一战,某与你们同生共死!若某后退一步,你们便斩了某的头;若你们后退一步,某也绝不姑息!但某相信,你们都是大宋的好儿郎,定能攻克建康,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话音未落,阵列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杀逆贼!保太平!”、“与沈公同生共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声浪盖过风声,震得中兴亭的匾额都微微颤动。

    沈庆之看着眼前的场景,老泪在眼角闪烁 —— 他征战一生,从未像此刻这般,觉得胜利如此之近。。。

    刘骏骑着一匹栗色战马,走在后队辎重大军之列。

    他身着铠甲,腰间佩着先帝赐的斩马刀,望着远处建康的轮廓,城墙上的 “宋” 字旗歪歪斜斜,显然是逆贼仓促挂上的。

    他忽然对身旁的刘义恭道:“王叔,朕仿佛已看到,建康城内的百姓,正扒着城门等着我们去解救。他们手里,或许还捧着之前辛元帅留下的新稻种。”

    刘义恭从袖中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 —— 那是幅《建康盛景图》,画的是元嘉初年建康的繁华,秦淮河上画舫如梭,芍陂稻田连成片如金海。

    “陛下,这是先帝赐给臣的旧画。待平定逆贼,臣便将它挂在宫中,时时警醒我们:中兴不是终点,是让百姓重见太平的起点。”

    董元嗣率领骑兵在前开路,马蹄踏过土地的声响如密集的鼓点。

    柳元景率步兵殿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两侧的树林。

    沈庆之则在中军协调粮草,时不时叮嘱士兵们 “进城后不可惊扰百姓”。

    大军浩浩荡荡向建康进发,中兴亭的 “中兴” 匾额在夕阳下泛着红光,仿佛在为这支正义之师送行。

    风卷着红绸掠过阵列,士兵们的呐喊声在天地间回荡。

    刘骏望着前方,忽然握紧了腰间的刀柄 —— 他知道,攻克建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农桑要推广,还有吏治要整顿,还有边境要守护。

    但此刻,看着身边同心同德的臣子,看着阵列中斗志昂扬的将士,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大宋的中兴,定能如芍陂的新稻一般,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喜欢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请大家收藏:()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