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52章 三傻又要冒头了,准备大闹大明吗?
    “有罪?什么罪?”朱允熥笑了下,大概知道了他想要说什么了。

    自己下的命令,都没有看自己,反而朝着主事看了过去,这不是冒犯君威的吗?

    “殿下,臣,臣冒犯君威!”主事颤抖的说道。

    朱允熥却是笑了下,转身看着他,

    “孤知道,你是之前和他们说了规矩,这样让他们在孤说话之后,有些不知所措了!”

    “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孤的威严,这个很好,孤也满意!”

    “后面的,他们不还是听从孤的话了?”

    “好好干吧,这次孤就不说什么了!”朱允熥笑道,

    “以后多加注意就是了!”

    “是,殿下!”主事瞬间就激动起来了,脸上也满是兴奋。

    虽然这些人的城府也都有,甚至不少时候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是现在,殿下夸赞了,还不表现惊喜一点,你是不满吗?

    这可是在大明,面前更是能掌握他们生死的人,每个人也有自己表现的方式方法。

    朱允熥说完了之后,带着人就返回了,期间倒是也没有别的事情发生。

    各部全都各司其职,而宣传部的事情,如今也还在筹备之中。

    想要挑选出来合适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加上还有之前朱允熥所说的报纸。

    也不急于就这么一两天,甚至是十天半个月的。

    而且这些也需要一些有文化的人,最起码,目前没有发现什么可以用的人。

    还是等着恩科结束了之后再说吧。

    不过这边,军队之中的教育,郭镇还是出手了的。

    在训练之余,也在教导着,是谁建立了国家,是谁收服了北方,是谁带领大家过上了稳定的日子,是谁给了咱们汉家儿郎们尊严。

    军人的职责是什么,大家需要向谁效忠?

    现在的一切,都是谁给的,不说每天,但是也经常的给他们灌输。

    而外面的那些士子,却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京城,为的就是接下来的科举。

    之前给他们修建的房屋,厨房等,如今都已经准备好了。

    不过,还没等正式投入使用呢,郭镇就先过来了,

    “怎么了?”看着这段时间忙碌的,眼圈都有些发黑的郭镇,朱允熥有些好奇。

    “殿下,一个是之前的工部之前建立的士子学舍已经可以入住了!”

    “臣想到了一个办法!”郭镇说道。

    “办法?什么办法?”朱允熥问道。

    “殿下,臣是想到了,但是不知道会不会冒犯殿下!”郭镇有些迟疑。

    “直说便是!”朱允熥不在意的说道。

    “是,殿下!”郭镇说道,

    “臣想的是,民间百姓,为感念恩情的时候,会立下长生牌,或者是建造生祠,寺庙!”

    “臣想的,是不是可以在学舍前面,设立一座殿下的雕像?”

    “只是如今!”说着,郭镇小心的看了一眼朱允熥。

    而朱允熥的脸上却是露出了笑容来,

    “郭镇啊,你现在倒是都学会举一反三了啊!”朱允熥笑道。

    “这么说,殿下是同意了?”郭镇问道。

    “同意了!”朱允熥点了点头,

    “不过郭镇,你这里设立了,下面的那些臣子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怕是都会纷纷效仿了!”

    “甚至是不惜为此征发徭役,这个和孤之前想的,可就背道而驰了!”

    “在做完了这些之后,让他们注重民生,建造这样的雕塑,孤不在意!”

    “甚至是乐意看到!”

    “但若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那以后,这些人怕不是对着孤的雕塑跪拜,反而是要吐口水了!”

    “这个度,你明白吗?”朱允熥说道。

    “臣明白,臣回去之后,立刻起草一份奏折,严禁其他地方的人如此做!”

    “哪怕真的做了,也会想办法让户部拨款,给这些人足够的钱粮!”

    “不会让百姓们吃亏的!”

    “嗯,也要做好监察的事情,这个孤会和锦衣卫,还有都察院的人说!”朱允熥说道。

    “是,殿下!”郭镇抱拳说道。

    “嗯,还有事吗?”朱允熥继续问道。

    “殿下,还有一个!”郭镇想了下,继续说道,

    “日前,臣不是需要召集足够的人手吗?”

    “臣就想着,这些宣传,若是让一些名满天下的大儒,或者是知识渊博的人过来,会不会更好一些?”

    “所以就调查了不少卷宗,也找到了一些人!”

    “哦?”朱允熥倒是来了兴趣,问道,

    “你这个办法倒是想的不错,不过要注意,是面向全体大明百姓!”

    “不要弄的云里雾里的,最后大家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殿下放心,臣明白!”郭镇说道。

    “嗯!”朱允熥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找到了什么人,那就去做吧!”

    “殿下,这是臣找到的一些人的名单!”说着,郭镇送上了一份奏折。

    朱允熥示意让常务接了过来,朱允熥翻看查看着,

    只是没想到,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一个无比熟悉的名字。

    怕是只要读过历史的,哪怕没有,看过电视剧的,怕是也少有不知道这位的。

    建文三傻之一,方孝孺!

    之前的黄子澄已经被自己,或者是被朱元璋给弄死了。

    剩下的方孝孺,现在也出现了。

    目前据说还在汉中那边担任教授,而且还教导着蜀王世子读书。

    不管是朱元璋,还是蜀王,似乎都对方孝孺的评价很高。

    只不过朱元璋却说,目前不是用他的时候,朱允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本来是给太子留的,现在又是留给自己了,用这样的人,对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名声有用。

    而且方孝孺的身份也不是那么简单,是以前的大儒宋濂的弟子。

    学识渊博,还真的没说错他!

    而且也可以说是传统的儒家弟子,不畏强权,舍生忘死,算是让他给玩儿明白了。

    有的人说他是沽名钓誉,用自己族人,甚至是学生们的血,染红了自己的名字,说他是虚伪小人。

    最起码,他的九族,那些学生,可都是要谢谢他了,一下埋了两亩地。

    而且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正史上没有这么严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旁支好像是流传下来的!这里就当是十族了!)

    但是他也确实是个犟种,给朱允炆陪葬了,忠诚,可能也是真的忠诚,有自己的理念,坚持。

    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被赞扬,也能宣传一下忠君爱国的理念。

    最起码,宣传起来,对朱允熥有利。

    甚至和这个方孝孺,若是要强行拉关系的话,朱允熥甚至都可以称呼他一句师叔了。

    毕竟他老子,以前也是被宋濂教导读书的,是朱标的老师。

    方孝孺又是宋濂的弟子,可不就是师叔吗?

    不过朱允熥可不会给自己的脑袋上安插什么长辈。

    而且,三傻里面,削藩好像也就只有当时的兵部尚书齐泰,主张的是先削藩燕王。

    黄子澄,那是纯纯的废材,毫不可惜。

    齐泰的话,现在好像也还在兵部里面任职,但是也还没升迁上来。

    而且对他的印象,可能也就是做事认真,负责,对边关的将领情况,大明的军队情况,该了解的,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可以不停顿的背诵下来,能力的话,有,但有多少,还不清楚。

    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他的记忆力,或者是做事的态度上。

    能用,却不能重用,给他安排个具体的事情,估计能做的很好。

    但若是让他去讨论什么战略,战术之类的问题,那还是算了,洗洗睡吧。

    用他,朱允熥自己怕是都要睡不着觉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