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6章 图纸上的秘密与迟来的奶茶
    城市的清晨,总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活力。阳光慷慨地泼洒在干净的街道上,行道树新抽的嫩叶在微风中闪烁着细碎的光。江明华骑着自行车,汇入上班的车流,清晨的空气带着特有的凉意与清新,拂过他的脸颊,稍微驱散了昨夜陪林雪萍加班后残存的些许疲惫。脑子里还在反复推敲着昨晚那个老旧社区活动中心的公共廊桥结构优化方案,一个细节卡在关键承重和居民无障碍通行便利的平衡点上,如同隔着一层薄纱,难以看清最佳路径。

    他下意识地侧头看了看旁边的车座,那个位置曾经固定放着林雪萍的保温杯或者一摞参考书——那是他送她去学校的专属位置。如今,他大多数时候是独自骑行到自己的工作室,而她在更靠近学校的教工宿舍楼前与他道别。有时是拥抱,有时只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和挥手,就像今天这样。

    “路上小心,工作室那边要是压力大,中午记得按时吃饭。”林雪萍站在宿舍楼门口的台阶上,看着他在清晨光线下格外挺拔的背影,轻声叮嘱。她刚值完夜班,眼下带着淡淡的青色,但精神尚可,简单挽起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职业装的柔顺线条勾勒出知性的气息。

    “知道了,林老师。”江明华跨在自行车上,回头朝她眨眨眼,语气带着点调侃的宠溺,“你也别泡太多咖啡。晚上回来想吃什么?张妈昨天还问我们周末回不回家。”他的“家”指的是位于城郊、父母居住的那个小院。

    “嗯……你定吧,都行。”林雪萍笑意温柔,“周末看时间吧,学生快月考了,要准备的有点多。”她挥挥手,“快走吧,别迟到了。”

    车轮重新转动,江明华的身影汇入前方的车流。林雪萍站在台阶上,看着那熟悉的背影越来越远,最终拐过街角消失不见。初升的阳光给街道镀上了一层金边,空气里浮动着细微的尘埃,还有花香和早点摊飘来的食物香气。这平凡到几乎有些琐碎的清晨告别,却蕴藏着她内心最安稳的归属感。几年的兜兜转转,能重新牵手并肩,走在各自努力却彼此牵挂的路上,本身就是命运莫大的馈赠。她微微吸了一口带着晨露气息的清凉空气,转身走向灯火通明的教学楼,那里是她的另一个战场。

    江明华的工作室位于一个由老仓库改造的创意园区里。红砖墙,高高的窗户,粗犷的金属结构和管道裸露在外,设计感十足的植物点缀其中,环境颇有些后工业时代的艺术气息。这和他手上正在做的改造旧社区的项目风格,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和呼应。

    推开工作室沉重的玻璃门,里面已经是熟悉的氛围。键盘的敲击声、打印机的嗡鸣、远处办公室传来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是忙碌开始的信号。几个年轻助理正凑在一台大屏幕电脑前,对着某处建筑的3d渲染图指指点点,讨论着外墙立面的材料质感。角落里,做景观设计的同事桌上铺满了绿植的图册和本地土壤分析报告。

    江明华径直走向自己靠窗的独立办公区。一张巨大的实木工作台上略显凌乱地摆放着各种绘图工具、卷起的图纸、建筑模型局部碎片和几本厚厚的建筑规范手册。最显眼的,是昨晚他最后修改的那份社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的施工蓝图——a1的大图卷了半截,露出复杂的结构线网。

    他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走到窗边,俯视着园区中心种植着几棵晚樱的小庭院。樱花开得正好,粉白色的花瓣在晨光中轻盈得像雪片,风过处,便悠悠荡荡地飘落几片。恍惚间,他好像又看见昨晚快餐店里许清瑶和江韵华凑在一起争论色彩方案时,年轻脸庞上那种毫无杂质的执着和碰撞灵火的热忱。

    许清瑶的科技创新大赛项目最终方案已经提交,但整个设计过程中,林雪萍作为指导老师付出的心血,江韵华在许清瑶几次灵感卡壳或者实操遇到技术难题时,绞尽脑汁四处找资料、甚至偷偷练系相熟的机械社团学长取经,他都看在眼里。弟弟那种笨拙却又无比真诚的支持,像极了年少时的自己,只是主角换成了那个光彩夺目的女孩。

    他打开电脑,调出社区公共空间项目的电子文件。复杂的建筑构件在屏幕上展开。视线掠过cad软件界面时,一个存放素材的文件夹名称让他指尖微顿——“灵感碎片”。那是他一个极其私密的习惯,会随手把日常生活中触动他设计灵感的瞬间影像、草图或简短文字记录下来。比如一片树叶的脉络,一块老旧墙砖的肌理,一个街道转角阳光斜照的角度……甚至昨晚林雪萍在灯下咬豆沙包时,侧脸的线条和柔和的暖光效果。

    他点开文件夹,浏览着那些零散的图像。鼠标移动到一张像素不高的手机照片上:月光下安静延伸向教工宿舍楼的小径。这是某次他去接晚自习下班的她时随手拍的。他沉吟片刻,新建了一个空白绘图板,拿起压感笔。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任由思绪流淌,将昨夜残存的月光、路旁玉兰花的枝桠形态、快餐店那杯冰可乐映出的模糊灯光、还有林雪萍在批阅试卷间隙抬起头朝他看来的、带着点询问的眼神……这些看似无关的元素,在一笔一划的勾勒下,开始奇异地融合、变形、抽象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渐渐地,图纸上呈现出一种介于几何构筑与自然意象之间的装置草图。它像是一个小小的“时光驿站”,流畅的曲线结构里暗藏着对记忆碎片的收纳与凝视,材料的运用模糊了金属的冷冽与木材的温润,光影的切割则借鉴了那个月光小径的静谧氛围。虽不成熟,却凝结着某种珍贵而私密的情绪。

    江明华放下笔,长久地凝视着草图。他想起那次在五金店偶遇林雪萍带着许清瑶他们购置机器人材料的场景,想起在车库改装工坊里,看到林雪萍穿着不合身的工装,专注地帮江韵华调试齿轮组的样子。她的身份在林老师、明华的恋人、以及看着两个小辈成长的“姐姐”之间转换,却总是带着一种恒定不变的沉静与力量。

    他拿起手机,对着草图拍了一张,然后指尖划过通讯录,停留在“雪萍”的名字上。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是静静地将那张充满个人心绪与设计实验的图发了过去。

    此时,学校的课间休息铃声恰好响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教室的寂静,涌起喧嚣的声浪。走廊里顿时挤满了学生,嬉闹声、呼喊声、急匆匆奔向小卖部或卫生间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高二理科重点班的教室门口,许清瑶刚从洗手间回来,一边用纸巾擦着手上的水珠,一边和旁边的同桌女生低声说笑着什么。她今天穿了一件浅薄荷绿的薄针织衫,衬得肤色格外白皙,长发松松地扎了一个半丸子头,几缕微卷的发丝垂在颊边,青春逼人。明媚的笑容让她那双漂亮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正是江韵华曾私下认为“有点傻气但又让人挪不开眼”的弧线。

    只是下一秒,当她的目光掠过倚在教室后门门框上那个熟悉的身影时,那明媚的笑容瞬间僵住了一半,月牙儿眼睛也睁圆了。

    江韵华斜倚着门框,抱臂站着,一条腿微微弯曲抵着墙,标准的“等你给个解释”的姿势。他似乎刚打完篮球回来,额发被汗水浸湿一缕贴在额头,校服外套搭在臂弯,里面是干爽的黑色t恤,手臂线条流畅有力。他没有直接看向许清瑶,眼神似乎停留在走廊外教学楼围合的天井里,但许清瑶凭直觉就知道,他是在等她。

    许清瑶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连身边朋友问她“看什么呢?”也含糊其辞地“嗯啊”敷衍过去。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有点莫名的心虚。这家伙堵在这里,不会是……因为昨晚在车库……

    她想假装没看见直接绕进教室,但江韵华像是有感应般,恰好在她试图“隐身”穿过前门时转过了头,目光精准地锁定了她。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没什么特别大的情绪,只是眉毛很细微地挑了一下,像是在问:“嗯?”

    许清瑶头皮微麻,脚步彻底钉在了原地,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有点勉强又有点懊恼。这家伙,难道长了千里眼?昨晚她和社团另一个负责编程的男生李锐多讨论了一会儿轮毂电机的驱动逻辑,结束时都快十点了,李锐顺口说了句“这么晚回去小心,正好顺路”,她便坐了他叫来的网约车先回了家(江韵华和她家并不顺路)。当时车库就剩下江韵华一个人拧着连接部位的最后一个螺丝钉……但她记得临走前明明朝他挥手示意了呀?当时他似乎专注低头拧螺帽,灯光从他头顶打下,看不清表情,只嗯了一声。

    “大清早的,干嘛在这儿当门神啊?”许清瑶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理直气壮一点,走到他面前,声音不自觉压低了些。

    江韵华没立刻回答,只是换了个姿势站直了身体,高大的身形带来的压迫感让许清瑶下意识地想后退一步。他从自己搭在臂弯的校服外套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一杯外面还蒙着一层细密水珠的塑料杯装奶茶,显然是刚从冰柜里拿出来没多久。奶茶是学校小卖部新出的爆款,“青提奶绿撞冰晶”,漂亮的浅绿色分层。

    “给。”他只吐出一个字,把奶茶直接塞到她手里。冰凉的杯壁碰到许清瑶的手指,激得她微微一个激灵。更让她心脏漏跳的是他紧跟着的一句,声音不高,也没什么起伏,却像重锤敲在她耳膜上:

    “昨晚和谁顺的车?”

    “啊?”许清瑶猛地抬头,对上他近在咫尺的目光。那双眼睛像沉静的深潭,此刻清晰地映着她有些慌乱的脸。“顺……顺什么车?”她想装傻,但声音明显发虚,眼神也开始飘忽。她昨天坐李锐车回去的事,他怎么会知道?社团群里有人说了?不会啊……难道是他打电话给李锐了?不可能,江韵华绝对不是干这种事的人!

    她的小心思在江韵华面前从来都是透明的。他没有追问,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眼神里的意思很明确:“你知道我说什么。”

    许清瑶脸颊倏地烧了起来。在他这种无声的“逼供”下,她就像被戳破的气球,气势瞬间瘪了下去。捧着那杯凉凉的奶茶,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杯壁上的冷凝水珠,声音也小得像蚊子哼哼:“……就、就是快收工时讨论驱动逻辑耽误了时间嘛,李锐顺路就叫了车……我看你还在忙……”她想解释自己没抛下他,纯粹是觉得他还要收尾,不想打扰他,又想声明那只是纯技术交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