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章 龙树菩萨 3
    上一集,咱们说到,如果没有达到不退转,没有证到不退转地,就有可能会堕落。不管你是什么智慧德行,都有可能会堕落。有人说了,那这个这么容易,这个在我们佛教历史上,在佛经里记载着非常多的这种情况。大家知道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舍利弗他就退失大乘呐。舍利弗原来已经是发了大心的大菩萨了。那有一次啊,是哪本经典

    记载有一次啊,有个婆罗门瞎子,舍利弗碰到他,要度化他,这个瞎子说,你已经是大菩萨了,我这个眼睛不好,你用你的眼睛来供养我。舍利弗想了一想,愣了一下,你想你正常一个人,你看到一个修行的高人,就算你不知道他是这个罗汉还是菩萨。他是一个平凡的出家人,你让他把眼睛抠下来供养你,那这个婆罗门是不是很恶,很刁钻,很恶毒。

    但是舍利弗很有大心,他就把眼睛抠下来了。结果这个婆罗门拿着这个眼睛又说了,你抠错

    了,我要的是这边这只,你怎么抠了那边那只?那舍利佛依然是非常大慈悲,哦,不是舍利弗,是舍利弗的前世。于是把另外一只眼睛也抠给他,那么舍利弗的前世就变成了瞎子了啊。但是这个婆罗门拿着这个眼睛,他还是不甘心啊,你这个眼睛太脏了,早知道不要了。这个舍利弗的前世当时一下子就退失大乘,退转了,原本是修普度众生的大乘之心。结果算了,我还是搞定我自己吧。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个性刚强,难调难伏,实在是

    难以救度,难以教化。舍利弗这前世的一念,这个退转之心起,他由大乘转成了小乘,一直到今生,他也只证了阿罗汉的果位。直到佛祖在讲解妙法莲花经,在法华会上舍利弗再重新回小向大。大家看看智慧第一舍利弗,他都退转对不对?咱们那个还有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对吧?有一种说法,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的来历是因为他曾经在因地发愿,在久远劫以前修行的时候,他就发愿,他要普度众生,慈明一切。如果说他退转了,他就浑身裂成千瓣。

    好,那有这样的发心了。后来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事,这位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发觉这个五浊恶世众生,个性刚强,难调难伏,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去救化,去救度,但是没办法,太愚昧了,救不了,太累了。哎呀,怎么办?刚刚有一点点退转之心,他这个身就开始裂开来,变成一千瓣,是阿弥陀佛用神通之力,用智慧慈悲的神通之力。把这个要散成千瓣万瓣的观世音菩萨给重新糅合在一起,因为之前已经列成千瓣了嘛?所以每一瓣又伸出一只

    手,一只手里面又伸出一只眼,这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由来。你看看,大乘菩萨退转的都很多,何况是我们凡夫,所以要靠自力修行达到不退转太难了

    它有三个困难因素: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行”,就是修行,做所有的修行,所有的难做的事。“诸”指众多,各种难的法门,种种苦行,苦修,难行,六度万行,要一样一样去积累,一样一样去修。这个不是说一辈子,两辈子,也不是说一百世一千世就可以完

    成,就可以达到不退转。这个要久乃可得。各位听众,这个久字是很长很长很长的时间,数不清楚个银河系出生到毁灭的时间,久啊,实在太长了。

    万劫修功证不退。这个万不是说一万劫,一万劫修功证不退,好歹你还能看到明天,看到希望,想到第二天就能看到太阳,你还信心具足。这个万劫的万指的是多,是个概数,数不清楚的劫去修六度万行,积累功行,才能证不退转的地位啊。

    从发心修行,生生世世提高不堕落的话,要经历这么多劫,中间还要剔除掉,撇掉我们在下三道受苦没有修行的时间。所以在下三道受苦,没有办法修行的时间,比这个修行的时间不知道要多,多少多少多少倍。所以要证不退转,这个时间有多长,简直没有办法想象。劫的时间概念,咱们在细说天南海北专辑里面专门有一集是介绍劫的,这个时间概念非常长,无法衡量啊。那么除了细说天南海北专辑里面这个数字之外,世尊释迦牟尼佛当年

    也曾经打过两个比喻,一个叫磐石劫,我们现在常用的,还有一个叫芥子劫。磐石劫我们讲数字,大家没概念啊,多少亿万年,亿万年,大家没有概念。我们想有一块大石头,或者说是一块石山,它有40里长,40里宽,40里高,这么一块坚固的磐石,这样大一座石山。有一位天人非常的长寿,每100年下来一次,用他的袖子,天人的衣服不是我们凡夫的衣服。天人的衣服那是非常薄的,薄如蝉翼,薄如轻纱呀。用他这个轻纱的袖子,轻轻地在石头上

    面拂一下。实际上,天人的衣服比我们的蝉翼还要薄,比云彩比空气还要稀薄。这个长寿的天人,每一百年来拂一次,要把这座大石山完全的拂到没有为止,这一劫的时间才结束。你算算看,这个磐石劫的时间太可怕,是不是?没有办法想象,所以这个时间久远不可征集。那么修行菩萨道久乃可得,靠自己修行菩萨道要成千上万劫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如果说不修行了,堕落成猪羊牛马,对不对,就给咱们刚才说的全部都不算。所以龙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菩萨就告诉我们,根据经典所说的自立修行,实在是非常非常困难,久远大劫才可以证得不退转。

    那么,是不是久远大劫一定可以得到呢?一定可以证不退转呢?不一定啊,还有危险因素呢。各位,您说我证了罗汉了。怎么样,他还有可能会堕落,堕落成什么呢?大乘堕落成小乘,大乘菩萨堕落成小乘阿罗汉辟之佛。你要说了,成为阿罗汉怎么能叫堕落呢?成为阿罗汉也出轮回了。各位听众,这是相对于成佛而言的,相对于发大心的大乘菩萨来

    讲,成了自了汉。梵行一立,不受后有,寂寂涅盘,不来了,那等于说前功尽弃啊。经典里说,如果堕落为阿罗汉,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呀。你大乘菩萨退转成了阿罗汉,就等于菩萨断了头,死掉了。一点你之前所有的利益都没有了,因为阿罗汉讲自力。如果阿罗汉不再发大心,那么法身毁灭,灰身灭智就像菩萨死了一样,这样你就不可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不可能成佛呀。这样就等于未来一尊佛没有了。

    所以龙树菩萨在这里用三个

    字形容。诸,各种。行诸难事,各种各样的六度万行,难行,苦行,难修,苦修;久,不可思议,没有办法想象的长的时间;堕,堕落。中途不保险,或堕声闻辟之佛地,中途不保险,堕落成阿罗汉。当然了,这还是指有道心,有修行的人,对不对?就我们凡夫来讲,我们还没那个水平,连这个堕落成阿罗汉都没资格说,我们是在六道之中长末长流转。在三恶道之中,生生世世,百劫千生,求出无期啊。

    那有的听众一听就想了,难

    行道这么难?我这辈子一口气上不来,还不知道下辈子要去哪里呢,所以就在盼望着,如果说诸佛教法里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法门。因为一旦这辈子一口气提不起来,随业流转,所有的人他都没有证悟,他有隔阴之迷啊。轮回转世,他就忘记前世,阿罗汉也一样。窥基法师前世就已经是一位有证量的阿罗汉,因错过释迦牟尼佛出世,故而入定,等待弥勒佛出世。玄奘大师在西天取经途中遇到这位老僧,便劝其投胎转世到大唐,以待他取经归来后一同译经,共传

    胜法。然而,这位老僧投胎途中迷了路,错投到了尉迟国公府中。待玄奘大师取经归来后,几经波折,终于找到这位前世的阿罗汉,并度其出家。但窥基法师提出,若定要出家,则必须带上他享受惯的美女、鲜肉、美酒。玄奘大师为了度化他,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窥基法师身后带着一车美女、一车鲜肉、一车美酒前往寺庙出家,被人称为“三车和尚”。然而,当他一旦明了佛法的真谛,便舍弃了这三车俗物,专心修行,终成一代高僧。玄奘

    法师在雪山唤醒这个入定的阿罗汉,让他去投胎,投完胎以后,他就忘记自己前世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快速的证到不退转呢?这样的教法是不是可以教给我们这些凡夫,让我们来学习呢?

    我们看原文,【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龙树菩萨说了,如果说诸佛所说的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中间有简单易行,一生达不退转,马上最快的速度

    至阿惟越致地,就是不退转地。达到不退转地的方便法门。希望能够为我们讲述,为我们六道凡夫罪恶生死凡夫讲述。那么这个问题,龙树菩萨在自己的书上自问自答,他是设问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龙树菩萨教法呢,很慈悲,也很有技巧。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哎,你这不是偷懒吗?要找易行道,要找简单便捷的法门。所以龙树菩萨先假装批评,引起你的注意。你为什么要批评我?我说错了吗?批评之后又非常慈悲的答应他的要求,说出结果。

    易行之道,他怎么批评?原话是,【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你这么讲,就是没有发大心,你是一个软弱的人,你是一个弱者,你是一个胆小鬼。你卑略,你怯懦,你不发大愿。你不发普度众生的大愿,你不发成佛的大愿。

    为什么呢?因为佛讲了,要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发心成佛,求佛果,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何以故?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

    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

    佛说的,你要勇猛精进,在你还没有得到不退转地之前,从你没有证悟不退转到证悟不退转这么久远长的这段时间里面,你应当发大心,要勇猛精进,连身体跟寿命都通通不要,不惜生命,昼夜精进,日夜不停的修行。“如救头燃” 你脑袋瓜上面着火了,你还能活吗?你赶紧要把这个火扑灭。你每天日夜不停地努力修行,就像要赶紧把头上的火扑灭一样,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耽误,先批评。但是龙树菩萨接着

    又说道,一个人即使是自了汉,想成为阿罗汉,都要精进勇猛的修行。那菩萨的修行,比罗汉相比,要精进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