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2章 轻装策马赴松江—1
    清晨,天色是匀净的浅灰,云层舒缓地铺满天穹,滤去了阳光的锐利,只透下柔和明亮的漫射光,予人一种沉静而开阔的心境。微风里捎带着春末夏初特有的、既不燥也不寒的温润气息。

    江春生比平日更早一些到了工程队办公室。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室内静悄悄的,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远处第十石油机械厂隐隐的机器轰鸣,反衬出这一刻的宁谧。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漂浮着经夜沉淀的微尘和旧纸张、墨水的混合气味,这味道他闻了一年,早已刻入记忆深处。

    今天,他将与这间办公室告别。

    他没有立刻开始整理文件,而是先拿起门后的扫帚和簸箕,又从墙角取出已经有些干硬的拖把,到食堂那边的拖把池里仔细涮洗干净,拧得半干。他决定,在这最后一天,再为这间值守了一年的队长办公室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扫帚尖轻轻划过水泥地面,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细微的尘土被聚拢、收起。桌椅的边角、文件柜的底下、窗台的缝隙……每一个平日可能忽略的角落,他都异常认真地清理。湿拖布紧随其后,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道深色的水痕,随即慢慢晕开、变淡,留下清洁后特有的湿润气息。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以半个主人的身份打扫这间屋子了,动作间便不由得多了一份珍重与惜别。每一份用力,都像是在与过去的日子默默道别;每一寸变得洁净的地面,都仿佛是为即将接手的陈萍铺就的坦途。

    打扫完毕,窗明几净,整个办公室焕然一新。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满足和释然。

    接着,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桌面上已经清空了大半。他拉开抽屉,将里面剩余的几样个人物品——一支用了很久的英雄钢笔、一支红蓝圆珠笔、几支铅笔、一个黑色塑料封面的笔记本、还有还有几页稿子——拿了出来。然后,他依照昨天老金的嘱咐,从文件柜里的 取出那台照相机、闪光灯和备用胶卷,连同刚才清出的私人物品,放进了他随身的黑色提包里。做完这些,他环顾四周,确认再无遗漏,这才坐了下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办公物品及文件移交登记表》,用复写纸垫底,开始逐项填写最后几项未完成的记录。

    八点半刚过,门外响起了轻快的脚步声。一头披肩卷发、穿着蓝色春装,脖子上围着靓丽丝巾的陈萍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娇声道:“小江,我来了。”

    “哦!陈萍来了。”江春生抬起头,脸上回以温和的笑容 。“请坐,”江春生指了指对面钱队长的空椅子,调侃道:“以后这里就是你的阵地了。”然后,他将刚刚填写完毕、一式两份的移交清单推到她面前,“这是所有交接物品和文件清单,你先看看,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陈萍接过清单,看得十分仔细,不时点点头。

    “好,那我们这就开始。”江春生站起身,走到靠墙的那排灰色铁皮文件柜前,打开柜门。里面一排排牛皮纸文件盒码放得整整齐齐,每个盒脊上都贴着白纸标签,用工整的楷书写着分类名称。

    “这是人事档案卷宗,按姓氏拼音排列,这是索引……”他抱出一盒,打开盒盖,开始示范查找文件的路径。他指着里面分门别类夹好的文件和最上面的一张详细目录表,“所有归档的文件,都对应目录上的编号和名称,查找的时候,先看目录,按图索骥,很快就能找到。重要的上级来文和本队发文原件都在最前面,后面附的是办理过程的签报单和附件……”

    他语速平缓,讲解清晰,一盒一盒地交代,从人事到文书,从印章使用记录到物资采购审批单,从合同协议到对外联络函件……犹如一位即将离任的老兵,向新兵交接他守护多年的阵地和武器。他不仅交代东西在哪里,更分享着如何处理这些文件的经验和窍门,哪些需要立刻送领导阅示,哪些需要存档备查,哪些流程需要注意时限。

    陈萍跟在他身边,认真地听着,不时的点头,“哦!这好像比我做的仓库财务账要麻烦一些呢”。她没想到行政上的文件资料管理工作,背后竟有如此严谨的体系和章法。

    文件移交完毕,江春生又打开一个小铁盒,里面是工程队的公章。他郑重地将它取出,向陈萍讲述了印章使用登记要求,特别强调了印章管理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印章虽小,责任重大,每一次使用,盖了几个章,都必须记录的清清楚楚,有据可查。”他叮嘱道。

    所有的实物和文件都清点交接无误,时间才刚刚指向八点五十分。效率之高,连江春生自己都有些意外,这得益于他平日养成的极佳的工作习惯和条理性。

    “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了。”江春生松了口气,指着移交清单最后签名的地方,“如果没问题,我们就在这里签字确认吧。”

    陈萍再次快速浏览了一遍清单,肯定地点点头,声调嗲嗲的笑道:“没问题了,小江,你整理得太仔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分别在两份清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江春生将其中一份递给陈萍,另一份仔细地折好,收进了自己的提包。这一刻,他感到肩上那份无形的、日复一日的行政重担,终于彻底卸下了。一种混合着失落与轻松的复杂情绪悄然掠过心头,但很快就被对未来的憧憬所取代。

    他看着眼前的陈萍诚恳地说:“以后这里就交给你了。遇到任何问题,或者找不到什么东西,随时都可以来问我,或者打电话到项目部找我都一样。”

    “嗯!——以后有什么不清楚的我肯定会找你的,你可是我的老师哦!”陈萍俏皮的看着江春生。

    手续既毕,江春生提起早已收拾好的提包,最后看了一眼这间熟悉的办公室,目光掠过每一张桌椅,每一个文件柜,然后对陈萍笑了笑:“好,那你先忙着,我去隔壁财务室和杜会计她们说说话。”

    “嗯。”陈萍站起身,目送他离开。

    提着鼓鼓囊囊的提包,江春生走到隔壁财务室门口。门开着,里面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谈话声清晰可闻。他敲了敲门框,笑着探头进去。

    财务室里,杜红梅、张成凤和出纳小余——三个会计都在。看到江春生提着包进来,杜会计首先笑了起来:“哟,小江,你这是现在就上项目了吗?”

    “嘿嘿”江春生走进屋,把提包放在墙边,对三位会计笑着说:“过来跟三位领导告个小别,从明天开始,我来队里的时间就少了,以后基本上都在207项目部了。欢迎三位领导以后常去项目部指导检查工作啊!”

    杜红梅放下手中的钢笔,上下打量着他,脸上带着促狭的笑容:“指导啥呀,我们都是财务人员,可指导不了你这大忙人。”杜会计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不过,小江啊,我可要提醒你一句,去年你在松桥门工地待了三个月,晒得跟黑炭头似的,结果咋样?对象都吹了吧!这回又上工地,你可得吸取教训,天天记得擦点防晒的雪花膏!要是没有,姐送你一瓶!你可别再因为晒得太黑,把银行那个小朱姑娘也给吓跑喽!”

    这话直戳旧事,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笑。江春生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地搓着手:“杜会计,这……”他想说王雪燕的离开与黑不黑毫无关系,但转念一想,杜会计也就借此开个玩笑,无需认真。

    张成凤会计为人厚道,见状赶紧笑着打圆场:“杜会计你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人家小江现在跟小朱同志谈得好着呢,那可是钱队长亲自牵的线,稳当着呢!哪能因为晒黑点就黄了?再说了,晒黑点怎么了?显得健康、能干!我家那口子,年年夏天都晒得比那锅底还黑,我不也没嫌弃他?”

    杜红梅可不买账,嘴一撇,笑道:“那能一样吗?你们是老夫老妻,早就上了同一条贼船,风里浪里都绑一块儿了!人家小江这‘生米’还没下锅煮成熟饭,变数大着呢!小朱那姑娘在银行工作,白白嫩嫩的,长得又漂亮,要求肯定高,对不对小江?听姐的,防晒很重要!在工地上千万别光着身子晒,搞的跟农民工似的,别真把小朱这么好的姑娘给吓跑了。”

    出纳员余生玉在一旁听得捂嘴直笑。

    江春生被两位中年大姐你一言我一语调侃得面红耳赤,招架不住,连连告饶:“好了好了,两位好大姐,你们就饶了我吧!对……对不起,我得要走了。”说罢,他拎着提包几乎是落荒而逃地窜出了财务室,身后传来杜红梅毫不掩饰的爽朗笑声和张成凤带着笑意的嗔怪:“你看你,把人都吓跑了吧!”

    江春生摸着还有些发烫的脸颊,摇头笑了笑,心里却并无恼意。

    他快步走到门房,一边和看门的陈师傅聊天,一边等于永斌过来接他。

    九点半刚过,门外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江春生透过窗户一看,于永斌那辆银灰色的面包车稳稳地停在了工程队门口外的路边。

    他提起提包,大步走了出去。

    刚刚开门准备下车去叫他的于永斌,看见了走出大门的江春生,收回了伸出车外的长腿,笑容灿烂地招呼:“老弟,都准备好了?上车!”

    “好了好了,就等老哥你了。”江春生绕过车头,拉开车门,坐上副驾驶位,将提包放在脚边。

    江春生告诉于永斌可以抄一条近路,从工程队北边的那条村级石子路向东直接上城南路。

    于永斌依言启动车子,在工程队门口掉了一个头,很快驶上了那条石字路。路面算不上十分平坦,车轮碾过,带来轻微的颠簸感。窗外,田野、村庄、交替掠过,充满生机。两人一边开车,一边随意地闲聊着。当他们经过永城四组钱队长家的时候,江春生指着左侧的大庭院居所,告诉于永斌,这就是钱队长的家。

    于永斌顺着江春生手指的方向看向左侧,说道:“钱队长就住这里?他家还真是低调中见奢华啊。”

    江春生笑着点头:“是啊,钱队长喜欢折腾盆景,所以他家的院子很大,里面都是盆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