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05章 教辅书籍
    从默默无闻到火爆京城的这本诗文集,自然就是一众贵女们的作品。

    诗文集刚刚上架的时候,她们大多心中都有些忐忑不安,派遣了家中的丫鬟或小厮前来林氏书铺购买,顺便观望情况,得知最开始诗文集卖的不温不火的时候,心里还有些着急。

    毕竟众人虽然嘴上谦虚,但是心里对于自己的才华还是很有几分自信的,一直暗暗的期待着自己的文墨能够惊艳天下人,被选入诗文集的更是她们至今的最为得意之作。

    若是连这些最精彩的文字都无法得到众人的认可,那还谈什么参加科举考状元?

    要不大家都回去洗洗睡了,别再把时间浪费在四书五经上了。

    可以说,这本诗文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许多贵女的自信心,一旦无法得到外界众人的认可,绝对会挫伤贵女们参加来年科举的积极性。

    因为不知道诗文集的结果会如何,贵女们,这段时间口风很紧,保密工作做的相当不错,就连身边的亲人,也不知道她们竟然不声不响的捣鼓出了一本诗文集,并且还在书铺里开始销售了。

    顶多有些跟她们比较熟悉的人,看到那些让普通人摸不着头脑的化名的时候,会觉得有些疑惑,怎么跟自家姐妹喜欢用的诗号看上去那么相似呢?

    诗文集上架销售的这些天来,贵女们一个个心里焦急万分,表面上却不敢透露出异样,就连读书也没有之前那么专注了,每天都派人不着痕迹的打听着诗文集的售卖情况。

    直到这一天,骤然听说诗文集竟然得到了国子监诗文教授的推荐,并且造成了全城火爆的销售状况,贵女们这才喜出望外。

    这代表着她们的才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就算身为女子,也可以在文学之道上跟男子好好的一较短长。

    如此一来,她们对于接下来参加科举的行动变得更有信心了。

    被挑起了雄心壮志的贵女们,在一开始暗自窃喜了一段时间后,不约而同的把更多的精力都耗费在了学业上,几乎拿出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宅在家里埋头苦读起来,为次年的科举第一关县试做准备。

    而这本由名不见经传的人所写的诗文集,经过许多国子监学生的口耳相传之后,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甚至还因为作者明显是多人并且还用上了假名,而引起了一场文人中揭秘作者身份的游戏。

    不少人经过考究,信誓旦旦的表示诗文集中的某位作者,其实就是早已成名的某位诗文大家,并且从行文习惯、风格、遣词造句的细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别人看了之后,觉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消息传到被指认的那些诗文大家的耳中之后,这些人自然要站出来辟谣,表示自己并非诗文集的作者。

    而经过这么一折腾,有些原本并没有注意到这本诗文集的诗文大家等名人,也都对此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站出来辟谣之余,也免不了随口点评上几句,绝大部分人都流露出了对这本诗文集的赞赏之意。

    而有了这些名家学者的赞誉之词,大夏朝的文人们对于这本诗文集更是趋之若鹜了,还有不少学生,都把里面的作者称之为自己的偶像,模仿其行文风格撰写新的作品。

    外面的人对于作者的身份议论纷纷,黛玉也私底下询问过参与了诗文集撰写的诸位贵女,是否愿意公开她们的真实身份。

    如果有需要的话,黛玉完全可以参考后世的读者见面会、书友会之类的活动,由林氏书铺出面组织贵女们公开亮相,表明她们是诗文集作者的身份。

    因为诗文集的成功,有部分贵女态度倒是有所动摇,觉得公开自己的身份也没什么,正好可以给天下间的女子扬眉吐气一回,让所有人都知道,女子未必不如男。

    但绝大部分的贵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觉得最好再隐瞒一段时间,她们更想集中精力准备来年的科考,而一旦诗文集作者的身份泄露,必然会惹来许多不必要的关注和纷扰,对于想潜心读书的她们来说有害而无利。

    一番商议之后,那部分胆子比较大的贵女也认同了其他人的想法,决定关于公开身份的事情,最好还是等到科举之后。

    这之后,众人就依旧按部就班的白天闭门苦读、夜里入梦学习,虽然表面上减少了外出交际应酬的活动,但因为每天晚上都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读书,彼此之间的关系却是更为融洽了。

    除了这本诗文集之外,林氏书铺所出的新书里,还有几本书也值得一提,正是书铺跟几位欠了国库银两的清贫文官合作出版的有关科举的教辅书。

    之前到户部商谈还银计划的官员中,如同黛玉和林海所预料到的那样,果然还有一小部分人,就算把还款期限延长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收入却仍然无法维持基本的开销,每年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除了继续借银子之外,竟然就没有别的出路可走。

    偏偏这些官员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处境,正是因为他们仍然秉持着刚正不阿的风骨,绝不吃拿卡要、收受贿赂,是大夏朝难得的清正廉洁的好官。

    所以于情于理,林海都希望能够拉这些官员一把。

    所以他就按照黛玉之前告诉他的方法,简单询问了一番这些官员的想法之后,替他们和林氏书铺的人牵线搭桥,促成了几桩合作。

    如果这些官员原本就是天下知名的学者大儒,手上又原本就在撰写一些书稿以待日后出版的话,就直接把手上书稿的版权出让给林氏书铺,先拿到一笔稿酬度过眼前的危机。

    之后如果书卖的好,每年的分成自然会源源不断,拿来贴补家用,应该也勉强够了。

    但如果书卖的不好,每年的分成寥寥无几的话,这些名家就为了生计,就必须继续执笔写作,直到稿酬的收入能够支撑起自己的生活为止。

    而那些在文学方面名声不显的欠债官员,就只能暂时放下自己文人的自尊和官员的面子,按照林氏书铺的要求撰写专门的教辅书籍了。

    喜欢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请大家收藏:()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