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压缩式制冷机并不复杂。
首先是蒸汽机,已经突破。
其次是氨气,在煤的焦化中也可小批量生产。
现代合成氨技术虽然科技含量更高一些,可眼下无需一蹴而就。
煤炭制氨法,主要是以煤为原料,通过对气体的提纯、净化、压缩,生产氨气。
在龙潭基地的焦炭厂区,有一座用耐火砖砌成的巨大煤炭干馏窑。
优质煤炭被投入窑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被高温加热。
这个过程本身并不新鲜,民间土法炼焦早已有之。
但是,土法炼焦的目的不止于焦炭。
窑体上方复杂的管道系统,收集着煤炭在干馏过程中产生的、通常被视作废物的煤气(主要成分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煤焦油。
接下来,是净化气体。
将这些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把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去除二氧化碳。
再通过浓硫酸,可以去除水蒸气,
接下来,便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
在高压条件下,将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体,与铁基催化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掺有少量氧化钾和氧化铝)结合,在高温条件下,就能合成氨。
随后,合成的液氨被导入一套全新的、相对小型的封闭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的小型液氨压缩机、一个冷凝器、一个节流膨胀阀以及一个巨大的、内部布满了金属盘管的几乎饱和的盐水池。
高温高压的液氨流入冷凝器,经冷却放出热量,凝结成常温高压的液氨。
高压常温液氨通过节流阀,压力骤降。瞬间,液氨开始剧烈蒸发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而这吸收热量的过程,就发生在浸泡着水池的金属盘管内。盘管内的液氨蒸发,疯狂地吸取着盐水池的热量。
盐水池的温度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零度!
零下五度!
零下十度!
水银温度计上,水池里的温度在迅速下降。
闷热的车间内,人们开始感受到丝丝寒意。
盐水的冰点远低于淡水,即使温度降至零下二十度,它依旧保持液态。
而浸泡在盐水池中的,是一个个金属模具,模具里装满了经过静置处理的淡水。
“结冰了!结冰了!”一个学徒指着模具,惊骇地大叫起来。
只见模具中的清水,从边缘开始,迅速凝结成透明的、坚硬的固体——冰!
零下二十度的冰!
在安南这终年炎热的地方,在充满了炉火和蒸汽的化坊里,竟然依靠机器的力量,人造出了寒冷的冰!
这一幕,让所有人沸腾!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在这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见到过冰雪的。
尤其是安南这个热带区域。
19世纪中期,有美国商人千里迢迢,将冰块运抵印度加尔各答,以及我国的广州。
即便冰块融化近半,仍能获取暴利!
当地达官显贵,无不以此彰显自己身份。
而此刻,冰雪不必千里迢迢运来,也不必包上木屑,小心翼翼藏在十几米深的储藏室。
通过工业化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轻而易举生产大块大块纯冰!
工匠们围拢过来,看着那从盐水中捞起的、冒着森森白气的冰块,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近乎神圣的敬畏。
有人大着胆子伸手触摸,立刻被那刺骨的寒冷烫了似的缩回手。
一个琼州的年轻工匠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
他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了一下。
结果惨了。舌头黏在冰块上,收不回来。
所有人先是一愣,随后发出了欢快的爆笑声。
“哎,真是无知者无畏!”
“千万别用蛮力。”
朱祁镇摇摇头,笑罢,急忙令人拿来一壶温热的茶水,亲自帮助这个年轻小伙摆脱了困境。
小伙脱困,急忙谢恩。
“你们大多是南方人,不知这冰雪的神奇。”
“朕小时候,宫里有狗冬天舔舐冰块,然后舌头被冻住,那叫一个惨……”
朱祁镇兴致起来了,不由得多说了两句,临行时,他叮嘱道:“此非止于冰。此乃又一个全新开始!”
“食物保存、伤患救治、甚至某些特殊化工反应之温度控制,皆系于此!”
“你等可现将其应用于渔业,如有盈余,可向江、浙、闽、粤,以及南洋满剌加国等地销售……”
“诸位,又是大功一件!”
“继续,扩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氨产量!朕要看到更大更好的制冰机,乃至能冷却整个舱室的舰用制冷库!”
“是,陛下!”
众人齐声答应。
……
海防港的喧嚣一如既往,但近日来,渔业码头周边,一座崭新的青砖建筑悄然屹立了起来。
这座建筑墙体极厚,两重厚重青砖之间,是木炭和锯末组成的保温层。
屋顶瓦片之上,还被厚厚的泥土与茅草所覆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一座冷库。
不止地上部分,在地下,还有广阔的储冰室。
前后都有沉重的木门,每一册,木门各有两道,每次开启,都会涌出一股白色的寒雾。
库内,一块块方方正正、晶莹剔透的硕大冰块,如同银锭般码放整齐。
这些冰块重达百斤,它们散发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森然寒气。
几名穿着厚实棉袄、戴着皮手套的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将冰块搬运到特制的,充满隔热木屑的木箱中。
这些保温箱,是为渔民所预备。
渔港区域围拢了不少人。
有看热闹的海军官兵,有好奇的本地商贩。
但更多的,是皮肤黝黑、脸上刻满风浪痕迹的渔民。
这些渔民世代以海为生,驾驶着小艇在近海捕捞,但炎热的天气始终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渔获一旦离水,不过大半日便会开始腐败变质,迫使他们只能在近海短时作业,迅速返港低价抛售。
渔民大多来自浙江以南,更多的则是华南疍户。他们只听说过冰,却从未见过。
不难发现,许多人眼神中混合着怀疑与期盼。
今天,渔港管理处的大人告诉他们,如今有了冰块,能让他们捕的鱼多保鲜好几日。
“真的假的?那冰……听说不是冬天才有的吗?而且只在秦淮以北。”
“我看说不定是真的。”
“看看再说,看看再说……”
渔民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喜欢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